33岁的余意,是武汉汉南下南村土生土长的伢。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广州成为白领,后来又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创业。为保农户收入,他自亏4万元收购农产品;疫后重振时,他建立电商新模式,帮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近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会在武汉举行,中国好人余意在现场分享个人事迹,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不当白领 返乡创业帮农户增加收入
春寒料峭,武汉汉南的一家消费扶贫馆里却热闹非凡,馆长余意正耐心地向顾客介绍助农产品线上选购流程。“这个伢不简单,如今能回农村踏实做事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一个街坊直夸他。
余意1989年出生于汉南区邓南街下南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少时的他很向往都市的繁华生活。2011年从大学的珠宝专业毕业后,他如愿在广州成为了珠宝制作师,月薪大几千。但他一直是个爱折腾的人,看到在田间干活的父母,他总想着用什么方法来改善。2012年,本就对家乡农业十分了解的他,独自回到了家乡汉南。
刚开始,余意加入了武汉某农业合作社,悉心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很快,他就创新销售思路,打开了当地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农户增加了收入。2014年,他成功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自亏4万元 毛头小子照价收购玉米
多年来,该合作社与当地农户都有约定俗成的收购协议,每到农产品销售旺季,合作社会参照市场行情价格收购农户的农产品。久而久之,这个协议变成了口头约定,没有法律约束力,农户常单方面毁约。
2015年5月,时值甜玉米丰收,但受天气影响,甜玉米因大量集中上市滞销,市场价低至1角/根,远远跌破了协议收购价5角/根。“如果不能马上卖出去,玉米就会烂在地里。”余意回忆,“当时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收购,只要赔付一笔违约金,这样的风险远远小于亏本收购。”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当时,这个年轻的理事长遭到了很多农户的质疑,不少人甚至不相信他敢收购这批甜玉米。“对,我就是一个毛头小子,但我必须兑现承诺。”余意当机立断收下这批甜玉米,并在网上找到了销路。3天后,这批甜玉米全部卖出,他却亏损了近4万元。
“金杯银杯不如农户的口碑,从那以后,农户们都愿意跟我合作。”余意认为,这么做是值得的。
挨家挨户跑 打通快递入村最后一公里
2016年春节前,村民张大爷的儿子寄回来一些年货,因快递没办法送到村里,只能寄到街道一级。无奈之下,张大爷只有坐公交辗转十几公里取快递,来回用了一个多小时。
余意了解到,不少像张大爷这样的农户,在收发快递时存在一些阻碍。2016年7月,余意成立了农村电商物流公司,希望解决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刚开始,他开着私家车挨家挨户踩点,很多农户并不接受这种新事物。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生生“跑”出了一套农村物流体系。
从最初的一天50单,到如今的一天上千单,时至今日,武汉汉南的农村快递点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很多渐渐衰落的农村基层供销社在引入快递业务后,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2020年12月28日,武汉消费扶贫专馆汉南馆正式挂牌运营。作为汉南馆的馆长,余意开启了服务“三农”的新征程——助力乡村振兴。响应电商扶贫号召,余意建立了“电商+专业合作社+电商店+农户”新模式,利用直播形式,屡屡帮助农户把手中的农产品热销一空。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李正东 实习生 张烨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