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二十,恩施的年味就开始慢溢了出来,熬糖、做米酒、打糍粑、吃刨汤……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家人过年习俗,让这里的春节分外热闹有生气。
“春来忙田,腊来忙年”,是土家人的老话。每年腊月二十左右,这里就忙开了。
熬糖,是土家人过年必备年货。
熬糖一般用玉米——恩施人民更喜欢叫苞谷——做原材料熬制。这一过程,一家人往往会用一整天时间来完成,糖香满屋,袅袅山间,年味随之飘散。做好的糖是金黄色的,和上炒好的花生、核桃、阴米等材料,经过手艺人一番复杂操作,每个恩施人童年都追逐过的糖瓜粘就出炉了。
腊月廿四是南方地区的“小年”,也是土家人“送灶神”的日子。
这一天,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土家人一大早就开始准备,用糖瓜粘敬奉,用酒糟涂抹灶门,烧纸敬香……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人嘴短”,当然就要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七天之后,也就是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
吃刨汤,更是土家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刨汤”也叫“杀猪饭”。进入腊月,土家人会先请先生看个好日子,邀请一名能干的、有经验的屠夫动手杀年猪,这样寓意着来年顺利。杀年猪时,还要挑选体大有力的人来“捉猪”……
刨汤的做法也很有讲究,要做七大碗八大碟。主菜一般包括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等,最不能少的就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刨猪汤”。粉蒸肉用最好的胛子肉,回锅肉用最好的三线肉,猪肝切的时候厚薄要均匀,酸菜滑肉面块则用大块的瘦肉,加上农村土制的红苕粉,酸菜开胃,面块筋道,面汤融汇了鲜肉、酸菜和面块的香味,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享受这样的美味,幸福感油然而生。
土家人的年货,大都与吃分不开,糍粑、汤圆、豆腐,都是年货中必不可少的。恩施土家族的糍粑是出了名的好。当地人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是用炭火烧烤熟后包白糖,还可以用油炸了再加作料回锅炒着吃,比较正式的则是把糍粑切成小方块,与甜酒一起煮来吃,象征着日子甜甜蜜蜜。
推汤圆粉则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把糯米洗净,放在水桶里泡涨,然后按水、米适当的比例,一勺一勺地“喂”进磨眼。石磨得慢慢悠悠地推,磨出的米浆晒出的粉子才细腻滑润。
打豆腐,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高手”放碱。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放在锅里煮,并加入适量的碱。豆腐的好坏,全在这放碱的时机和分量上,放得不好,这一锅豆腐就砸了,如果放得好,一锅豆浆就会乖乖地变成一块块豆腐。
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提前一两天过年,月大是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则是腊月二十八过年。
过去,除夕晚上,土家人要烤大火。烧柴烤火的年代,更要烧一个很大的树蔸,火越大越旺越好,象征着来年日子更加红红火火。一家人围坐在火边,夜话一年光景,期待新年好运。
正月初一到十五,全娱乐
项目纷纷上演。拜年、玩灯、跳摆手舞、打花鼓、演傩戏、唱南戏……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记者贾蓓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