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大冶湖南岸,父子山下,是太子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千年古镇,豆腐飘香”,太子豆腐产于阳新太子镇一带,由于当地人掌握一套祖传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豆腐洁白鲜嫩、细腻爽口,成了当地人日常生活和招待宾朋的理想菜肴,用它加工出来的豆腐干、腐乳等制品更是别有风味,尝后令人回味无穷。
黄石人餐桌上的美食
1月18日晚,黄石二中附近的鱼头泡饭餐馆聚集了满满的客人,多数人的餐桌上,都会出现一道普通的菜肴——太子豆腐,或是小葱煎豆腐、或是黄鱼炖豆腐汤,让食客大饱口福。老板郭良介绍:“一盘煎豆腐售价20多元钱,每天的销量十分可观。”
由于本地人都喜欢吃太子豆腐,所以他们店便专门从太子镇每天订购几桶豆腐回来。“太子豆腐可煮、可压、可煎、可烧、可炸、可冻、可腐……煮味鲜,煎味浓,烧味美,炸味香,冻味软,腐味适。”郭良说,食之,回味无穷;酱干,色香味俱佳,既可烹制冷盘,也可当休闲小吃品尝。
郭良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太子豆腐能弄出100多种花样的菜品,如炒豆腐、煎豆腐、肉末焖豆腐、白菜炖豆腐、红烧嫩豆腐、小葱拌豆腐……就连豆腐渣也能做成几道美食——豆渣炖白菜、豆渣蒸小鱼等。
传承千年的工艺
太子豆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三国时期,阳新县遭遇洪灾,又暴发瘟疫,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孙权之子孙登两赴灾区慰问,深得民心。但孙登因与病患人员接触过于频繁,不幸染病。后来他食用由当地古井水制作的豆腐,竟奇迹般康复。从此,太子豆腐在当地家喻户晓。
在太子镇世英村,今年51岁的程时江介绍,到他这一代人,已是传承了四代手工制作豆腐的手艺人,靠卖豆腐养活一个家庭。但随着农村的变化,卖豆腐难以维持生计了,到他这一代,只得外出打工赚钱。但每年底,程时江都会与妻子王荷英回到世英村,重操旧业做起豆腐,仅过年前的两个多月时间,他们一家便能轻松挣到“过年费”。
“在外地打工吃不到家乡的味道。”程时江说,太子豆腐制作是纯手工,已传承了1700多年的历史。
一代代人的坚守
机器的使用让太子豆腐的制作,减去了手工碾磨这一繁琐而重复的工序。
在程时江的老屋内,摆着6口制作豆腐的大锅,将磨好的豆浆倒入大锅内,王荷英在锅台下烧着柴火,锅下烈焰翻腾,锅上热气氤氲。撇去白色的浮沫,豆子终于脱去豆腥,洁白如羊脂玉的豆浆,散发出浓郁的豆香味,袅袅香气扑鼻。
“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有十多道步骤。”程时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豆子经过泡、磨、煮、点浆、造板、托板、渗水、摇花、紧包、压豆腐等工序后,才能有一块块洁白鲜嫩、细腻爽口的太子豆腐出炉。
“为了提高手艺人的积极性,不让传统的手工失传,我们每年都想办法帮着联系出售。”鄂东医疗集团驻世英村工作队干部丁东珅介绍,2010年,太子豆腐入选黄石市第三批非遗名录。该工作队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同时,还帮助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业,让人间美味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