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一声清脆的招呼从远处传来。
扭头一看,高高的个头、干练的短发,一个酷酷的“帅小妹”快步走来。
她叫周潇。34岁的她,在短短两三年间把孝感孝昌县最传统的豆丝卖成了网上爆款。
大学创业赚到“第一桶金”
1月13日,春节将近,生意更忙了。
周潇是孝昌县丰山镇人,大学就读于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的制鞋厂很多,我从厂里拿货,在网店上销售。”周潇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1年,周潇大学毕业来到鞋业同样发达的浙江温州。经过努力,她因网销舞鞋业绩突出,被当地人誉为“舞鞋大王”。
尽管年收入逾百万元,周潇始终有一份遥远的牵挂:家乡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乡亲们的愁容历历在目。
2019年,时机终于成熟。孝昌整体脱贫摘帽,村湾的路通了,网线牵到了家门口,镇上也有了快递公司。
周潇果断回乡,创立电子商务公司,立志让孝昌农产品“飞”出乡村。
给豆丝“拍特写”上网
在井边村,趁着难得的冬日暖阳,村民们正忙着晒豆丝。
“周总,今天可以供应500斤!”见到周潇,村民赵瑞敏热情招呼。
周潇蹲下身认真验货,用手轻轻一掰,脆爽的豆丝“咔”的一声裂成两段。
孝昌有手工制作豆丝的悠久传统,工艺古老而讲究,生产的豆丝鲜香爽口。只不过,村民习惯提篮小卖,手工豆丝很少走出孝昌。
周潇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豆丝“拍特写”。“网上卖产品,首先卖图片。”学艺术出身的她,把传统豆丝拍出了令人垂涎的美食大片。
紧接着,更换原有的10斤大包装,配上温暖动情的广告语,传统豆丝全新上线。
借助国家“832扶贫销售网”等网络平台,订单不断。尤其到年底,团购量大增。
“每斤豆丝售价9元,比以往高出3倍,今年卖了两万多斤。”一家一户制作产量太低,周潇正张罗着组织几个老手艺人,带领村民在加工厂集中制作。
不止是豆丝。两年来,周潇走遍孝昌的大小村落,到田间地头实地优选,看种植、加工过程,精挑细选每一款“好产品”。
“太子米、油面、糍粑、土蜂蜜都卖得很俏,去年销售额800多万元。”周潇一脸骄傲。
村民跟着她换思维
下午4时,周潇的手机响了,是丰山镇涂巷村村委会副主任胡萍打来的,“帮我们把把关。”
“走,去看看。”周潇爽快答应。
胡萍早已在香菇大棚里等候,一见面就直奔主题:“我们的香菇怎么才能卖得像豆丝那样火?”
2018年,涂巷村成立种植合作社,6个香菇大棚年产量1.2万斤,基本依靠县直单位帮扶采购。
合作社意识到这个办法不长久,去年邀请周潇来看过几次。
“走市场化的路子,得先办生产许可证,否则不能上市销售。”“采摘下来先分类;包装要精而小;定价不能太高……”
周潇手把手地指导,胡萍连连点头:“这里头的门道真多,得从头开始学。”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在周潇的带动下,不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也学着自己开网店。
周晨光就是其中一个。“90后”的他养殖蛋鸡3000多只,以往只知道埋头养鸡,现在,他会选择天气好的时候拍视频上传,根据网友们的反馈调整养殖品种,偶尔还在包装上动些小心思。
傍晚时分,周晨光给周潇打来电话报喜:近两个月,他的鸡蛋卖出前未有过的好价钱。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高玉峰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