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书记,忙什么呢?”
“刚去黄家劝解,和好啦!”
1月10日傍晚,汉川市马口镇严山村党支部书记严志乔从村民家出来,赶回设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室。他将调解过程记录完,这才有时间停下来喝口水。
服务室的墙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援助在您身边”十几个大字,闪动着温暖的光。
公证助力“寻亲”
严山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见证过许多感动。去年,一段“寻亲”故事让严志乔记忆深刻。
2021年10月,数十年前从严山村迁往潜江的女子严宁(化名)前来求助。
原来,严宁打算收养姐姐的孙子,不料因户口迁出记录不全,民政部门无法核实两人亲属关系,也就无法办理收养手续,她只好到老家碰碰运气。
当时,汉川市正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推进“公证进乡村”,实现农村群众申办公证“最简化”。
“了解情况后,汉川市公证处主任汪艳梅带着公证员赶到村里,现场办公。”严志乔说,“族谱、村墓地、村委会都找不到严氏姐妹的相关信息,查证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公证员没有放弃,他们与村干部一起走访当年可能认识严氏姐妹的街坊邻居。通过交叉询问及当面交谈,综合多方证词最终确认了严宁与姐姐的亲属关系,并为她出具公证书,多年困扰终于解决。
严志乔介绍,不只是公证,一年来,司法鉴定、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各种公共法律服务源源不断“涌”进村里,为村民带来很多便利。
为建设美丽乡村,严山村进行全村道路硬化,提升村庄绿化率,将污水排放并入政府管网。同时,利用美丽乡村政府投资项目,修建大型广场、鲜花栽种基地等。
“在此过程中,法律顾问作用不小。”严志乔说,汉川市为所有村(社区)都聘请了法律顾问,村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合同签订等事项,都会邀请法律顾问帮助进行法制审核,确保村务工作合法合理,村民权益得到保障。
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民法律意识也显著提升。
退耕还“绿”于河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1月10日正是腊八节,走进汉川市杨林沟镇柏枝村,文化广场的法治宣传画十分醒目。
过去,有女不嫁柏枝村。因为矛盾多,柏枝村还一度被称作“专业上访村”。2021年,柏枝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来之不易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何炼成?村干部介绍,驻村工作队功不可没。
2018年,孝感市委政法委和孝感市司法局、汉川市检察院扶贫工作队驻点柏枝村。驻村工作队发挥政法机关优势,在治理有效、依法治村上发力。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每月学法,开展法进家庭、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让村民的法治观念强起来。
柏枝村紧临汉江,原来在河堤内滩有近200亩耕地。2020年起,按生态保护相关要求,河堤内滩严禁耕种。一开始,村民有些不理解。
“这是为大伙着想,镇自来水厂就在村河堤附近。”村干部和工作队一起,挨家挨户宣讲依法进行河堤整治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最终,大伙一致同意退出内滩耕地。
如今,柏枝村的河堤绿了,一棵棵大树像绿色卫士整齐列阵,护佑一江清水。
代表委员点评
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仅能减少矛盾纠纷,更有利于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汉川市精准、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不仅便利村民,更能在工作中掌握社情民意和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形成良好互动,让乡村更和谐美丽。我们期待,更多乡村形成“遇事找法”氛围。
——省人大代表、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 徐志新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汉川市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满足乡村组织、企业及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值得广大法律工作者学习。
——省政协委员、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主任 龚顺荣
链接
截至2021年11月,全省103个县(市、区)、1255个乡镇(街道)建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湖北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电话21万通,湖北法律服务网提供法律咨询2.84万余次。
涉农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养殖种植等事项被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全省共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10033件。
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设立公证咨询联络点7300个,为农村群众提供“就近办”公证服务6323件。
推进鉴定机构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为涉农经济纠纷提供鉴定服务553件。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尹丽 王萍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