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民居整洁有序,乡村公路通村入组,蓝瓦白墙的公共服务站和景点散布村内,成片农业基地绿意盎然……这里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
峒山村位于鄂州市城区西郊,早年是国营长港农场峒山分场,是一个在湖田中垦殖而来的村落。2004年,国营长港农场建制撤销,鄂城区长港镇成立,峒山分场改为峒山村。峒山村辖6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共4098人。全村土地面积15000亩,人均3.6亩。
为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2008年,峒山村村两委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依托村里广阔肥沃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子。村里成立了峒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村党总支、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三管合一”的管理模式。
峒山村党总支书记伍冬介绍,为了将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除了给付流转费,峒山村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引导村民流转土地经营权——峒山村经营田被集并的村民,医保个人部分统一由峒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缴纳;村民子女考上大学可一次性获得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14岁以下的独生子女,每年可获得保健费120元;纯女户家庭,父母60岁以上家庭成员每人每年可获补助300元;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可获补贴500元……
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村里很快流转到了3000亩土地,建成了峒山村葡萄园基地、渔场等村集体产业。近年来,观光、采摘、垂钓、科普等体验农业,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峒山村游玩。
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介绍,除了这些村集体产业,村里还引导引进企业由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农业转型,由联产承包向专业合作组织转型。目前峒山村共有12个农业基地,2个在建项目。
2009年,通过招商引资,武汉市鑫兴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长港镇成立鄂州分公司,陆续在峒山村流转了640亩土地建苗圃,目前基地内种有各类苗木约380万株。
鑫兴达园林公司副总经理丁际波说,公司按照450元至600元一亩的价格给村里支付流转费用,还有30多名当地村民在基地内务工。
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解决了部分农村的就业问题。2018年以来,峒山村村集体收入可达180万元,约500人在各个基地内务工,人均年收入2.2万元。
70岁的陈四喜是峒山村张沟队人,56岁开始在村里基地务工。目前在鑫兴达园林基地负责栽树、施肥、浇水、日常养护等工作,每月收入约3000元。家里的自有鱼塘种植香莲,每年可获纯收入10000元。除此之外,因为是原国营农场职工,陈四喜每月还有2400元退休金,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在峒山村入口处,一块大型木牌竖在路旁,木牌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字样颇为显眼。
村民荷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峒山村不断进行村湾整治,不仅村边、路边、水边形成了绿化带,还建起了12座垃圾回收转运站、50个垃圾池、6座无害化卫生公厕。
2017年夏天,峒山村启动“厕所革命”,采取奖补方式发动村民改厕入室,露天厕所全部拆除,室内安装冲水式厕所。同时,铺设地下管网,建污水处理末端。
峒山村还建起村级综治中心,开展“平安家庭”“扫黑除恶”等创建活动,力争村内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为村民创造了安心宜居的生活环境。
2011年以来,峒山村陆续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首批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环境变美,生活变好,后顾无忧,峒山村人恋上了家乡纷纷回来,全村4000余人,60%左右都留在村里。”伍冬说。
文章来源:新华网记者 刘晓丽 刘生辉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