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崛起油橄榄“新大陆” “液体黄金”成农民摇钱树

图为:丹江口库区种植的油橄榄。

图为:省林科院博士指导吕成华(左)种植油橄榄。

在东半球西部北纬32°—44°之间,有一片宽阔的水域——地中海,沿岸生长着一种植物橄榄树,其果实压榨成橄榄油,有软化人体血管之功效,每公斤市场售价200元人民币左右,被称为“液体黄金”。

在地球的东方,北纬32.36°—33.48°之间,也有一片水域——丹江口水库。短短几年时间,来自地中海的橄榄树,在这里落地生根,种植面积已超过4万多亩。省林业厅副厅长黄德华欣喜地称,这里已成为世界油橄榄种植的“新大陆”,丹江口库区有望打造成盛产橄榄油的“东方地中海”。

两位民营业主的油橄榄情怀

8月下旬,记者来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马家岗村。200多亩油橄榄在烈日下,仍显勃勃生机。示范基地由私营业主吕成华种植,旁边竖着一块牌子——中国油橄榄基因库。

6年来,吕成华投入千万元,办示范基地和苗圃,注册成立丹江口市兴源生橄榄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丹江口库区推广种植油橄榄,仅六里坪镇有8个村规模种植。目前丹江口市已发展到近2万亩,加上郧阳区、郧西和竹山县,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

吕成华的橄榄树情怀,缘于6年前的一场病。那时,他经营着一家汽配企业,打拼到40岁时攒下千万元资产。由于压力过大,患脑血管堵塞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以后少吃动物油,多吃橄榄油。

“网上搜索,橄榄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6000年的历史,在西方被誉为‘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吕成华细看地图,地中海与丹江口水库在地球同一纬度。他像发现了“新大陆”,立即动身到油橄榄的故乡希腊、土耳其、以色列和意大利,实地考察油橄榄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了解种植方法;拜访中国林科院油橄榄专家邓明全,聘请以色列64岁的专家沃德数次来丹江口指导种植油橄榄;他于2012年在均县镇罗汉村种植了4000多亩油橄榄。

在吕成华种植油橄榄之前,另一位业主朱瑾艳,在2006年就开始了探索。那时开餐馆的她,天天和油打交道,认识到橄榄油市场前景可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她携资到十堰郧阳区,从地中海引进30余个橄榄树品种试种,筛选出4个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橄榄树5年至6年挂果,8年丰产。朱瑾艳于2016年引进国外生产设备,加工生产橄榄油,成立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压榨橄榄油,还开发有面膜、护肤等美容保健产品。”公司总工程师方东说。车间门口挂有一块“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牌子。方东介绍,这是省科协去年授予的,公司和国家粮食局、武汉轻工大学、省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希望能为中国橄榄油行业标准做标杆。

第三次试种终获成功

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都知道,有一种说法叫“神奇的北纬30°”,而北纬32°附近,更是地球上的黄金种植带。处于这一纬度的丹江口库区,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种植地中海的油橄榄。

当年,周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阿方向中国赠送了1万株橄榄树。作为中阿友谊的象征,种植在长江流域8个省区12个县市,包括湖北丹江口、郧阳区和陕西宁强县等地。

只可惜当年种下的树苗产权属“大集体”,无人管理,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更没榨出橄榄油。当地农民见这种树韧性强,就砍来作镐把。

第二次种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至1988年,油橄榄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湖北的项目,意大利专家驻鄂指导,在宜昌,十堰市丹江口、郧阳区,武汉江夏区和九峰山省林科院基地等地试种。“第二次种植,仍以失败而告终。江汉平原地区有极端低气温,空气湿度大。橄榄树耐干旱,低于零下15摄氏度,容易冻死。”8月底,省林业厅产业处调研员彭锦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个五年下来,只剩下宜昌和十堰的部分橄榄树保留了下来,其他地方的橄榄树,冻死或荒废了。但第二次推广,为我省培养了一批油橄榄种植专家。”

事实上,周总理当年带回的橄榄树,栽种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和郧阳区安阳镇。这些存活了几十年无人问津的橄榄树,成了朱瑾艳、吕成华第三次试种的母本园。“橄榄树被称为‘长寿树’,树龄可达数千年,扦插就能成活。”记者在罗汉村看到,2012年吕成华插植的橄榄枝,如今已长成碗口粗的壮树。

“橄榄树既然很容易成活,前两次为何推广失败呢?”

潜心钻研橄榄树种植10多年的方东说:“前两次种植,产权都属大集体。如今是业主和私人种树,利益驱动,市场化运作。种管技术日新月异,现在使用测土施肥、机械化除草、机械化采摘、物理灭虫,还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橄榄树是肉根,握土能力差,特别怕风。我们就避开风口,在背风坡种植。”

方东说,第三次试种,也经历了12年的摸索,才迎来现在丹江口库区油橄榄发展的突飞猛进。

油橄榄产业呼唤政策扶持

油橄榄成为丹江口库区农民的“摇钱树”。

66岁的余自安是丹江口凉水河镇的一位农民,以前靠种粮和卖柑橘为生。当年周总理带回的橄榄树,就种植在他的家乡。多年前,老是有人来看橄榄树,让他感觉这可能真是个好东西,便尝试种了500棵。

现在,余自安的橄榄树开始挂果,最高的一棵树产量超过20公斤。500株橄榄树,果实总产量已达到6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10元左右,总共给他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余自安算了一笔账,种橄榄树比种苞谷、水稻和橘子树合算。

吕成华说:“树龄10年的橄榄树,可年产果上百斤,一亩地产果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丹江口库区高的一亩油橄榄,果实收入1.2万元。这是神奇的树!”

2017年底,吕成华的加工厂投产,丹江口库区出现两家加工橄榄油的龙头企业。问题马上来了,到处收不到果实。为此,吕成华呼吁政府出台扶持油橄榄的产业政策。他介绍,六里坪镇和凉水河镇已把油橄榄纳入产业扶贫项目之中,每种植一亩,获补资金1000元。“丹江口市产业扶贫资金户均1万元,都用在柑橘、茶叶等种养项目上。遗憾的是,油橄榄没列入其中。”吕成华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丹江口市政府没把油橄榄纳入产业扶贫项目,主要是受前两次种植失败的阴影影响。为预防风险,他们想再等等。

据了解,十堰郧阳区虽作出了10万亩油橄榄的产业发展规划,但只是临时扶持政策,只在2014年、2015年种植的每亩补助300元,今年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280万元。最近,郧阳区向省里申报一个油橄榄产业扶持项目,但没获批准。

十堰市农业局局长涂扬晟告诉记者,农业部门负责茶叶和柑橘产业规划与发展,油橄榄是林特产品,产业发展归林业部门负责。为此,记者走访了省林业厅产业处,调研员彭锦云介绍,我省扶持木本油产业发展资金每年1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扶持油茶,500万元补贴油牡丹,目前没钱扶持油橄榄。“能否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记者问。“丹江口库区在上一轮中退完了,不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范围内。”彭锦云说。

在采访中,吕成华和方东都谈到甘肃陇南油橄榄产业,是全国最大的油橄榄基地,拥有面积60多万亩,出产的橄榄油占我国产量的85%以上,综合产值达18.2亿元,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查阅资料,陇南与陕西西南部交界,这里发展油橄榄,最早从陕西宁强县引进,源头仍是周总理带回的“国礼”。目前,陕西汉江流域发展油橄榄产业势头也很猛,规模已超湖北。“同一纬度的陇南推开了,陕南也大面积种植成功。丹江口库区最后一个大规模发展,也是未来中国最大的油橄榄适生区!”中国林科院油橄榄教授邓明全说。

(责任编辑:田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