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方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位于赤东镇下陈村,社员10余人,员工15人,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3人,合作社在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的赤东湖和赤西湖旁的连片精养鱼池作为养殖基地,现有精养鱼池400多亩。近几年来,合作社共投资150多万元对养殖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渔业设施配套,对所有鱼池进行标准化建设,鱼池单个在10-15亩,水深3米,水电路畅通,增氧设施齐全,水质在线监测、远程监控配套到位,设施渔业、智慧渔业规划有行动,为绿色健康养殖、高产高效养殖创造了良好条件,202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五大行动示范基地。
该社致力于名特优水产品高产、优质、安全、健康、高效养殖,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深度技术合作,开展引进、研究、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试验示范,特别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翘嘴鲌等品种,黄颡鱼多级饲养技术(4321养殖模式)日益成熟,即4级养殖、亩产3000斤以上,亩成本2万多元,亩效益1万元以上,得到省市县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000余亩的养殖,提高了周边渔民的养殖水平,增加了养殖效益,加快了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水产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社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与省内外大型水产龙头企业开展相关产业合作,积极开拓市场,目前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建立了两个基地:一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新品种养殖基地,规模200亩;二是与浙江千岛湖集团养殖公司进行合作,成为浙江千岛湖品牌有机鳙鱼冬片外培基地和夏花养殖基地,面积200亩,实行订单生产有机鳙鱼冬片10万斤,实现年产常规鱼夏花5000万尾,黄颡鱼寸苗1000万尾,鱼种30万斤,黄颡鱼成鱼60万斤,产值1000万元。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项目基地
一、养殖条件
1、养殖基地选择和池塘的改造。合作社200亩池塘选择在周围环境无污染源,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的大湖旁。通过标准化改造,鱼池面积在10-20亩/口,水深均达到2.5米以上,底泥在20厘米以下,土质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保温功能,进排水系统独立,水电路畅通。
2、池塘养殖生态改良和设施配套。黄颡鱼池塘养殖时,数量较多,投饵大,水质容易恶化,必须调节池塘水质,要求水体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池水略偏碱性,pH 7.2-8.5。
3、水质净化。试验的20口池塘按1%比例架设生物浮床,尾水首先进行原位处理。
4、设施配套齐全。增氧机以微孔曝气增氧、叶轮增氧、耕水增氧、涌浪增氧机进行配套,实现立体活水增氧,功率配备1.2千瓦/亩;投饵机以风投和小型投饵机配套;安装水质智能在线检测系统,实现适时监测水质;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设备,与投饵机、增氧机连接,到达手机和人工均可操作,实现养殖全过程设施化和智能化。
二、技术措施
(一)多级饲养。合作社养殖黄颡鱼“黄颡1号”主要采用四级饲养法。
一级饲养(5-7月),水花培育至夏花鱼种阶段
1、放苗前准备:池塘面积5-10亩,池深2米以上,在放苗前晒塘,池底成龟裂状,在鱼苗放养前15天,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进行清塘,然后注水0.8m,放苗前第5天用0.7ppm敌百虫杀虫,放苗前2天用硫代硫酸钠和过硫酸氢钾解毒解底,并施肥培育充足的轮虫、小型枝角类开口生物饵料。
2、放苗培育: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害、规格齐整的黄颡鱼水花以50万尾/亩的放养密度放入池塘面积培育,放苗前1-2小时用Vc全池泼洒抗应激,24小时增氧;放苗10天左右驯食投喂营养全面饲料,适时肥水,调节水质,确保养殖水体肥、活、嫩、爽。重点防控车轮虫等原生动物,30天左右鱼苗长至1000-1500 尾/斤,然后分塘进入下级饲养,成活率正常在60%左右。
二级饲养(6-8月),小规格鱼种强化培育阶段
池塘面积l0-20亩,水深2-3米,放养规格1000-1500尾/斤,亩放10万尾,养成规格为40-60尾/斤,投喂粒径0.5-1.5mm黄颡专饲料,蛋白质42%,投喂量控制在5-10%,根本鱼种规格、水温、水质状况、吃食情况进行调整,规格小投喂率高,每天2次,注重调水和内服保健,确保氨氮亚硝盐不超标,肝肠健康,经过2个月左右的饲养,亩产苗种1500-2000斤左右,成活率80%左右 。
三级饲养(8-10月),大规格鱼种养殖阶段
此阶段是把规格40-60尾/斤养至10-15尾/斤,亩放5万尾,时间50天左右,投喂量控制在3-5%左右,饲养管理同二级饲养阶段,亩产黄颡鱼种2500斤左右,成活率90%左右。
四级饲养(10月-出售),成鱼饲养
此阶段是把规格10一15尾/斤鱼种养至2两以上成鱼的阶段,时间10月至第二年5月,亩放1.5万尾,亩产3000斤以上,成活率95%。
(二)精准投喂。 “黄优1号”黄颡鱼最大的优势是摄食量大、生长快,在养殖过程中投喂多了,造成鱼的内脏负担过重,会出现花肝绿肝、肠道充血,排毒功能下降,投喂不足,会导致鱼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体质差。要投好“料”,因此精准投喂是养殖“黄优1号”的关键。投好“料”是:
1、重在饲料选择。要选择品质过硬、营养全面、消化吸收好的有口碑有品牌饲料,不一味追求过高蛋白的饲料,过高蛋白会增加肝胆负荷,吸收不好就败坏水质,引发鱼病,更不能选择低价饲料,现阶段饲料行业竞争激烈,有很多公司打价格战,导致价格不高,但品质下降,满足不了鱼的营养需求,最终会出问题。
2、重在投喂技术。在投喂时间、次数、数量上要把握好,黄颡鱼在春秋温度低于20度时,每天在温度高的时段喂1次,夏季高温季节,选择在凌晨傍晚进行投喂,每天2次,投喂率是要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吃食状况、天气状况进行控制,水温25度以上苗种投喂率在5%-8%左右,规格越小投喂率越高,成鱼控制在2%-3%左右,雨天减半或不喂,特别是开春后投喂量要控制好,开口投喂量控制在0.2%,随水温上升、肝肠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逐渐增加投喂率,直至水温稳定在23度以上,投喂率增加到1%,随后逐步恢复到正常投喂,此阶段鱼的食欲强但鱼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摄食与消化功能完全不相匹配,如果投料过多,或者投喂量,苗种规格不齐,导致小鱼没吃料而大鱼吃料过多,一段时间后鱼就会出现消化不良,鱼病爆发,这二年春季大死鱼,与开春投喂不当有很大关系。总之投喂技术要根据鱼的大小、水温、天气、季节不同,勤于观察,做好总结,不断完善,做好细节,力求精准。
现场测产
(三)病害防控,生态养殖。内保健就是围绕肝肠健康、代谢通畅,采取内服的办法,维护鱼的健康生长。从夏花开始每半个月内服保肝护肠促代谢的药物,如应激宁、板黄散、三黄、多维、乳酸菌等,促进鱼体代谢吸收增加水生动物抗免疫能力。保持鱼体健康水体物质循畅通特别是氮循环,是养殖成功与否的保证,只有坚持做好鱼体内外保健,做好细节,促进水好鱼好。外保健就是围绕水体“N”循环通畅,抓住溶氧这个中心,采取一些措施:
1、清塘消毒。放种前鱼池必须干池、清淤、晒塘、生石灰清塘等一系列操作,达到减少耗氧因子,储存池塘总碱度和硬度,为后期培藻养菌、培水稳水打下基础。
2、藻菌同培。养殖黄颡鱼投喂量大、饲料蛋白质高,水体过剩“N”是很多的,单一靠藻的光合作用来吸收转化为花白鲢的饵料这个途径是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的,必须发挥菌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定期补菌、补碳、补磷、补微量元素,做到藻菌同培,水质稳定,氮循环畅通,氨氮、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鱼种搭配。搭配好配养鱼,把排放水体的氮变为鱼,变废(残饵粪便)为宝(动物蛋白)。每亩搭配白鲢50尾,花鲢20尾,鲫鱼50尾,草鱼2尾。利用花白鲢“清洁工”作用,加快“N”的转化和循环。
4、勤增氧。利用增氧机发挥多种增氧机作用,实现立体增氧,特别晴天中午开,底部增氧是关键,始终保持水体高溶氧状态,阴雨天直接抛撒增氧颗粒为底部增氧,是维护水体物质循环的重中之重。
5、勤改底。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改底很重要,我们定期用化学和生物的办法勤改底,保持底部通畅、不脏,把不利困素控制在临界点范围内,保证养殖顺利进行。
6、定期测水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技术指导和病害防控
三、 经验总结
综合多年养殖情况分析,多级饲养法优点在于:
1、能保证苗种的质量和数量。本社从“黄优1号”研发单位购买水花,自行开花培育夏花鱼种,确保了黄优1号品种纯正和数量的保证,从源头上堵截了差苗弱苗,提高了鱼体自身抗病力和生长速度,同时为多级饲养提供充足的苗种得到了保证。
黄颡鱼亲本
2、能做到精准投喂。通过合理过筛分级,每阶段苗种规格相对整齐,相同规格对饲料营养需求和投喂率大致相同,为投好“料”和投“好”料打下基础,能尽量做到投喂精准。克服一次性放养易出现的生长速度不一致,苗种大小规格参差不齐,最终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够、过度投喂或投喂不足,导致黄颡鱼肝胆肠不健康,自身抗病力下降。
3、能保证最快的生长速度。随着苗种的逐渐长大而逐级分养,养殖池塘苗种放养科学合理,便于集中管理,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待放养池塘通过清塘除野,晒塘,紫外线杀菌,改良池塘底质,减少鱼的发病机率。环境好了,加上精准投喂,生长速度大幅提高。
投喂饲料养
养殖户参观学习
3、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多级饲养提高了池塘的周转和利用,每个阶段的池塘载鱼量合理,避免了一次放养前期水体利用率不高的弊端,并且鱼病减少和生长加快,降低了饵料系数,提高了效益。
近二年,本社正是采取了多级饲养、精准投喂、内外保健等办法,在全国黄颡鱼春季爆发鱼瘟时,没有发生大死鱼,始终保持稳定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为蕲春县“黄优1号”黄颡鱼养殖取到了很好示范带动作用,对蕲春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渔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渔业致富经,供稿人 张保发
责任编辑:张晓曼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