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梓山湖渔场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案例

一、基本情况

咸宁市咸安区梓山湖渔场占地面积1750亩,其中养殖面积1600亩,山地120亩。梓山湖渔场依托斧头湖,注重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2007年被湖北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008年经农业部考核验收,被确认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2年定为咸安区无公害菜蓝子示范基地,梓山湖渔场一直努力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的水产品,年产鲢、鳙、鳜鱼等优质水产品120余万斤。

水面全貌图

二、效益情况

(一)整体效益

亩均可产四大家鱼500斤,螃蟹30斤,亩产值可达4000元,亩利润可达2500元。

(二)经济效益

在养殖示范过程中,渔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20%以上,因用药量减少,用药成本同比往年减少6000元以上。

(三)生态效益

因用药量减少,养殖水质有了一定的提升,结合梓山湖粗梗水蕨、野菱、野莲原生境保护区建设项目,提高全社会对农业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保护传承和发展渔文化,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渔民增收。

分批栽种

栽种一个月后效果

(四)社会效益

未使用抗生素类兽药,基本形成了标准化技术和用药减量化技术模式,养殖者规范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兽药残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有效带动周边1万亩养殖水面开展用药减量行动,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三、主要技术要点

(一)科学选取优质苗种,严格控制放养密度,科学分配放养比例

该渔场养殖品种为四大家鱼和中华绒蟹的混养模式。鱼种均出自咸安区向阳水产良种场(省级良种场),苗种全程检疫,进池前严格用国标产品1%的聚维硐碘消毒进池、以提高水产品成活率,放养密度为180尾/亩,放养比例为白链、花鲢、草鱼、青鱼3:5:5:2的比例放养,中华绒螯蟹放养100只/亩。

(二)技术流程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防为主进行病害防控

梓山湖渔场作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在控制病害技术上有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首先,养鱼先养水,我们在检测水质上严格按照每天一检,每周一调的原则严格执行,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也始终在合格范围内,以微生态调控水体环境有益菌占据水体环境为主导,控制有害菌的生长,达到以菌抑菌。水质优良的情况下水产品就很少有病害,即便有,我们通过精准用药,也能药到病除。

(二)养殖过程中精准用药

由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受气侯影响较大的特殊性,每年湖北地区水产品在五月、六月、七月发病率较高,精准用药技术的科学应用尤为可贵,结合多年来的经验,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首先要精准判断水生动物疾病,再来用药,用药尽可能用中成药以避免对水质和环境造成影响。

(三)全面加强日常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巡塘,观察鱼类活动情况,每天坚持早、午、晚巡塘。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二是规律投饲,在鱼类养殖期间,定点、定时、定量给鱼类提供足量适口、营养的饲料,以满足鱼类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三是注意清除残饵杂物,在鱼类生长季节,由于投饲,使池塘中积存一定的残饵和杂物,会导致水质变坏,影响鱼类生长,应经常清除池塘中的残饵杂物,以免水质变坏。四是加强水质管理,由于投喂足量的饲料,所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容易造成缺氧死鱼。通过加注新水或使用增氧机,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持水质清新。五是建立档案,记录各种鱼类放养和收获的时间、规格、尾数和重量,记录投饲、施肥的种类、时间和重量,记录注换水、开增氧机及水质变化情况,记录鱼类浮头、发病及用药的情况等,以便进行分析养殖效果,总结养殖经验,提高养鱼技术水平。

配套其他项目资金建设尾水处理设施

五、辐射带动作用

辐射带动周边泉水湖圩垸近万亩鱼池,推广用药减量和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结合开展休闲渔业和尾水处理示范,推进全区渔业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渔业致富经,供稿人 刘年

责任编辑:张晓曼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