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培育富民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全县农业集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时值严冬,记者走进东巩镇的千亩吊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30多名农民正忙着修剪藤蔓、消毒、覆膜、盖土,为明年吊瓜产业发展做好准备。
东巩镇陆坪村村民朱小春告诉记者,2020年以前,他们家一直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收入仅能维持家用,“之前家里有五六亩田,种的稻谷,一年收入一万四五千块钱......”
在该镇,像朱小春一样以零散种植为主,收入不高的村民还有很多。为改变这一现状,2020年,东巩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有机、绿色、规模化发展之路,引进吊瓜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农户的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种植吊瓜,增加收入。
东巩镇党委书记何大福说:“通过专班铺路,学习考察,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各项工作,当年合作社发展吊瓜1280亩,同时建成了吊瓜子加工厂。吊瓜成为继食用菌、官米产业之后,东巩镇新发展的又一绿色产业。”
依托家门口的吊瓜产业,朱小春将自家的6亩土地以每亩550元的价格租给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里务工挣钱,一年仅租金和务工收入就有4万多元,相比之前,收入增加了好几倍。
“现在生活比以前明显的改善多了,经济上宽裕了,想买点什么也不像以前那么拮据了。”村民朱小春笑着说。
今年,吊瓜产业再度喜获丰收,按照亩平收入6000元来计算,产值近700万元,仅务工支出一项就有200多万元。目前,合作社已与周边4个村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再发展1000亩吊瓜,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在基地务工人员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5万元收益。”南漳县春秋特色农业展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汉林说。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东巩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有机水稻、袋料食用菌、吊瓜产业,逐步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致富的目标。截至目前,东巩镇已拥有国家级专业合作社一家,省级龙头企业三家,市级龙头企业一家,绿色有机认证证书22张。
作为传统农业县,如何在农业产业上做大文章,在特色农业上做好文章,南漳县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羊肚菌、大球盖菇等草腐菌,实现食用菌多样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2016年,在南漳县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南漳县楚镜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大球盖菇、羊肚菌种植,由于市场需求大、收益高,合作社当年就实现亩产3万多元的纯收益。2017年,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分散种植,提供菌种、管理技术和包产品回收,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保障村民的收益。
九集镇古林坪村村民齐伟,就是首批跟着南漳县楚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起种植羊肚菌的分散种植户,当年试种了1亩,就实现纯收益1万多元。
齐伟说:“每一年都在递增种植,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今年规模扩展到30多亩,保守估计有30万的收益。”
南漳县楚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小伟说:“目前,我们合作社在全县共辐射带动50多个行政村1000多户村民加入种植行列,发展羊肚菌300多亩、大球盖菇500多亩,亩产增收都能达到1万元以上。”
今年,南漳县紧紧围绕湖北省委、市委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落实落地。食用菌、茶叶、桑蚕、中药材、优质粮食、生猪等主导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1家,在襄阳市名列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80.62亿元,增幅29.7%。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7.6亿元,同比增长123.5%,涉农贷款金额和农担贷总量115亿元,同比增长20%。2021年,全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17家。市级新增14家,总数37家。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太山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结合南漳资源优势,以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在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上下足功夫,以有机产品创建为目标,奋力推进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林果、道地药材等“十大产业链”建设,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目标。”
文章来源:云上南漳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