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郧西县六郎乡王德宝创办的百旺农业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内“椿意盎然”,10余名工人正忙着将提前储存好的新鲜香椿打包贴单后运往武汉。
香椿称为“树上蔬菜”,是春天独有的美味,民间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但王德宝一年四季都围着香椿转。
“每周都会以20元/斤的价格,给这家超市至少发500斤新鲜香椿。像这样固定的客户有十余家,还有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一年四季都在卖,不愁销路。”王德宝介绍,今年春季,采摘收购的20万斤新鲜香椿,只剩2万斤,加上香椿酱、香椿干,产值已达400万元。
香椿树,香椿香,一会儿不吃想得慌……谈及回乡发展香椿初衷,王德宝哼起了小时候奶奶编的儿歌。他说,在山东务工时,发现当地人钟爱香椿,但非常稀缺,而自己家乡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都种有香椿树,周边山林中野生香椿更是数不胜数,王德宝决定回老家种香椿。“每到春节乡亲们都会掰一些椿芽,吃几顿新鲜的,再晒一些干的,用来炒腊肉。除此之外,大家对椿树置之不理。”
香椿不仅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郧西境内60%以上的土地属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高,极其适合香椿生长。据县志记载,郧西香椿栽植历史至少400年以上。
王德宝介绍,当地农业专家通过母本提纯、性状测量、区域试验、品种检验,成功将本地香椿改良为“红油香椿”,改良后的品种品质、品相更好,比传统栽培香椿多采摘一个半月时间,每亩收入能达6000元以上。如今,合作社已种植750亩。
群雁高飞头雁领。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全县25个村2000余人达成订单合作,今年共收购香椿芽10万余斤、香椿种子4万斤、香椿苗10万余株。六郎乡兵营铺村村民张友香种有18.9亩香椿,今年收入1.8万元,他乐呵呵地说:“合作社提供苗子,还培训技术,没有后顾之忧,栽一次采三十年,每年忙两个月,不耽误发展其他产业。”
“春有头椿蒸蒸吃,夏有嫩叶烫烫吃,秋有嫩截儿焯焯吃,冬有椿酱蘸蘸吃。”郧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大力建设种苗繁育、生产基地,加大香椿产品研发、品牌认证力度,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香椿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成功将“郧西香椿”培育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今,全县已发展香椿12万亩,年产值达1.2亿元。
文章来源:农村新报记者 肖敏 通讯员 邹景根 甘晓燕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