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洪山实验室探索构建 “稻—鸭—虾”种养体系

11月25日,湖北洪山实验室启动重大项目——“稻—鸭—虾三不一精准”技术与效益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将与多家单位携手攻关,整合“虾稻连作”和“稻鸭共作”两种模式,尝试构建“稻—鸭—虾”种养“三不一精准”体系。

洪山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表示,洪山实验室以提供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为总体目标。该项目要以此为目标,升级“双水双绿”种养模式。

2017年,张启发院士等专家提出“双水双绿”理念,即充分利用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实行稻田种养,使“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等“双绿”产品。

洪山实验室此次启动的项目,将着力构建“稻—鸭—虾”种养模式和生产体系。该项目将以“华墨香”水稻品种为核心,开展“虾稻连作”和“稻鸭共作”关键技术研究,利用“稻、鸭、虾”的生态位和时空配置关系,形成“三不一精准”技术体系,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渔药和精准饵料。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将创建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重新定义农业产出,挖掘黑米的营养与健康价值,推行黑米主食化进程,引领美好生活。

项目首席专家、华中农大双水双绿研究院院长顾泽茂教授介绍,“稻—虾”为主的“双水双绿”种养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稻田养鸭可控草除害,还可捕食稻田残余小龙虾,鸭的粪便可以还田。该项目在研究探索中,将结合近年来“稻虾种养”“稻鸭种养”两种模式的优点,针对存在的稻田杂草难除、小龙虾残余等不足,探索“稻—鸭—虾”共生互利、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项目组还有一个目标:力争每亩产值达2.5万元,让稻田变成“聚宝盆”。

记者了解到,在“稻—鸭—虾”种养体系的探索过程中,多家单位将共同合作。其中,既有武大、华中农大、省农科院、恩施州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来自监利市和石首市的农业经营主体。

张启发院士说,洪山实验室邀请各个层面的研究者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合起伙来干大事”。实验室不但要聚焦科学问题,还要聚焦产业问题、全产业链的问题,进而聚焦品种资源、生物学基础研究、绿色品种培育、绿色生产体系和营养健康。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蒋朝常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韩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