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翔在艰苦的环境中练习绘画
母子俩在爱心企业家的葡萄园打工
随州失聪小伙王志翔创造了一个奇迹:北京联合大学和长春大学等5所高校同时预录了他。
十多年里,母亲马艳梅全身心照顾儿子,还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特殊教育“秘笈”,儿子学习成绩每年都保持年级第一。
11年前的艰难决定 陪孩子到徐州读书
7月21日,随州市曾都区南郊办事处邓家老湾村盛亩园生态园。一个黑衣小伙穿梭在葡萄采摘园里,用手势引导顾客哪些大棚里的葡萄可以摘,什么样的葡萄是成熟的,然后带采完葡萄的顾客去称重打包。他的身边,紧跟着一名中年妇女,不时地向顾客“翻译”。
这二人就是一级听力残疾的王志翔和他的母亲马艳梅。
马艳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儿子原本很健康,2002年,志翔两岁的时候因为发烧吃药致聋。当时医院建议做耳蜗,但是25万元的费用不是这个家庭能够承受的,只得放弃。
“加上我也不懂,一开始也没给孩子戴助听器,导致后来不仅听不见,声带也僵硬了。”马艳梅说,那时候她一片茫然,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要做点什么才能弥补对孩子的愧疚。
2006年,马艳梅听人说做康复治疗可能有一线希望,于是带着孩子和全部积蓄到武汉治疗,一边康复一边上学。
可是结果并不理想,最佳治疗时期已经错过了,孩子听力并无好转,“即使配上助听器,也只能听到打雷、火车长鸣那种巨大的声音”。
很快,钱花光了,马艳梅也下岗了。一家人到了最艰难的时候。这时,有人推荐江苏徐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模式不错,学费便宜,租房等生活花销也低。
2009年,马艳梅做出一个艰难决定:跟老公分居,陪孩子到徐州读书!从儿子小学二年级开始,这一陪就是11年。
阴暗房间里的坚持 儿子成绩年级第一
采访当天,随州气温36摄氏度,马艳梅却穿着长衣长裤。卷起牛仔长裤,里面竟然还有秋裤,膝盖处还贴着厚膏药。
在徐州的11年,马艳梅靠在特教学校做清洁工维持生计。为了节省开支,母子俩租住在学校对面小区的民房内,门窗不朝阳,一年四季不见阳光,白天也得开灯照明。阴冷潮湿的环境,使得马艳梅患上了风湿、膝盖骨刺、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康复与陪读的路上,她身患一系列疾病,但苦于没钱治疗,只能硬扛。
极目新闻记者从照片看到,在一间20来平方米的小套间里,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厨房。卧室内摆着两张简陋的床,母子俩用一块褪色的床帘隔开。木板搭成的书桌,供王志翔每天晚上苦读。
谈起陪读生活,马艳梅说:“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学校就是家里,平时不出门也不花钱,更没有自己的生活。”
所幸,孩子很懂事也很努力,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第一。马艳梅掏出一堆获奖证书一一介绍,她最在意“美苑杯2020青少年美术大赛优秀奖”。
孩子上高中后,考虑到今后的出路,她和孩子商量后决定学美术,能尽量少地与人交流。学美术开支更大,两人只能节约再节约。铅笔尽量不削尖,有印迹就行,可以更经用。舍不得买大纸张练习,用便宜的小纸作画。
让她欣慰的是,王志翔很刻苦,一有空就泡在画室里,美术专业成绩提高特别快。
老师张荣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王志翔从高一才开始学习美术,刚开始连简单的几何图形都不会画,但这个孩子有美术天分,努力又有灵气,一点就透,他空闲时间几乎都泡在了画室里,是我见过的最用功的学生。”
无声世界里的音标 自创特殊教育秘笈
马艳梅的口袋里揣着一个小本子,她只会简单的手语,和儿子之间的交流大多靠纸笔。
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女子,靠着这纸笔,和儿子沟通摸索出一套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秘笈”。
无声世界,学习上要难得多。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健全人一听就会,可是对王志翔来说困难不小。妈妈说,语文考试要考汉字标拼音,拼音写汉字。她请教了很多人,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别的好方法。于是,她自己想到,把拼音盖住,让孩子写出拼音后用手比划声调,再标注上去。
学英语虽然听力残疾孩子不说口语,但是考试要考音标考发音,她就让孩子用中文标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每个单词背后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
为了督促孩子学习,马艳梅从小学起,每天等孩子睡着后,将在外面借到的教辅资料、报纸上登的习题,以及孩子学校课本中的题目,重新手抄一遍,第二天再给孩子做,做错的题,她第二天晚上再抄下来。如此往复,达到巩固效果。
她要求孩子每天背10个英语单词,每天检查。她将中文写在纸上,让孩子写英语,每个单词划上不同颜色。“红色代表不会的,蓝色代表半会的,不划的就是会的”,她再将这些红色蓝色单词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周末等孩子放假时再拿出来检查,一个月后再检查。
长期熬夜抄写,马艳梅患上了结膜炎,现在看东西都模模糊糊的。
生在充满温暖的社会 爱心企业家伸出援手
离打工的果园十几公里的地方,是随州市首个建成入住的保障房小区。在这里,马艳梅一家申请了一套45平方米的廉租房。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房间木门破了,门后用一张张素描画贴起来遮盖着。房间里最多的就是各种画作,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冰箱电视都是亲戚给的二手的。”马艳梅说,虽然离家多年,但户口仍在随州老家,随州对他们家给了太多关照。她说:“政府给了我低保,还申请到廉租房,现在又有好心人安排我们去打工赚学费,随州老家人的恩情我永世不忘。”
马艳梅的老公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重体力活干不了,连走路都要戴着腰带。这些年,两人聚少离多,特别是近几年,想节省路费,母子俩已经两年没回随州老家。
高考后,面对5所大学的预录取,王志翔一度想选择学费减免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但妈妈支持他去读北京联合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马艳梅说:“条件再艰苦,也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
一年8000元的学费,四年下来光学费就几万元,还不算美术材料费和生活费。一家人又犯了难。
王志翔在网上找工作,当提到自己是聋哑人后便没了下文。曾都区教育局知情后,联系曾都区工商联,将王志翔的情况发在了企业家群里。当天,随州盛亩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黄凯便联系马艳梅,安排王志翔来打工挣学费,还让孩子父亲也到果园给工人做饭,上班第一天就资助5000元。
王志翔用手语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上大学后,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想多修几门专业,要考教师资格证,他想当老师,去帮助贫困残疾人,以回馈社会报答大家对他们的爱心。
高考前有段时间,王志翔晚上睡不着觉,马艳梅一问,原来是他看到班上一些同学不做作业他心急。他对母亲表示:“妈妈关心的是我一个人,我想关心所有的人,希望他们都能上大学有好的出路。”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周萍英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