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力挺南水北调 京鄂等地对口协作延至2035年

6月29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发出通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期限延长至2035年,以更好地保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和水源区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这意味着涉及京津冀鄂豫陕6省市的对口协作,在原定2020年的规划期限上延长了15年。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编制的《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通过开展对口协作,到2020年,水源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调水水量水质稳定达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型特色产业形成优势;劳动力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协作互动格局全面建立,内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等。

8年来,6省市深入实施了一大批协作项目,成效显著。比如,北京市累计投入对口协作资金15.75亿元,在十堰实施了水质保护、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合作交流等各类对口协作项目500多个,带动各类社会资金300多亿元参与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京东集团、复华文旅、北京同仁堂、中关村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十堰,北京九星智元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房县。双方还互派挂职干部逾百人。

根据上述通知,《方案》确定的对口协作关系和政策措施保持不变,坚持规划引领,支援市会同受援省根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进一步聚焦水质安全保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积极探索通过依托既有产业园区开展共建共营、适宜产业转移承接合作、适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合作等方式,建立健全水源区与受水区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水源区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外,通知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合作、优化协作资金安排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包括:采取互派干部人才挂职;推动双方科研院校、企业等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上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基于受援地实际需要、项目实施质量、资金使用效益等因素的资金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打破资金在县级层面相对固定的分配方式;探索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精准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李剑军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李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