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第一批桥梁建设者,中铁大桥局第一批高级工程师,中铁大桥局五处第一任机修厂厂长。他叫孙春初,是新中国第一代桥工,参与并见证了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他将自己的儿女培养成了桥工。到了第三代,孙子辈也成了桥工。
细数孙春初的43人大家庭,有15名桥工。孙家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家族”,更见证着中国桥梁的发展变迁。
贫苦娃成长为铁路工程师
1919年,孙春初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贫苦家庭。8岁那年,孙春初罹患天花,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面部却毁了容。在艰难完成小学、中学课程后,孙春初进入湖南楚怡高级工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习。“那时候强调‘科学救国’,我就拼了命学习科学知识。”孙春初说。
1941年,孙春初被派往滇缅公路建设现场。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国际通道,也是中国西南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它的建成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孙春初很快在高强度的修路施工中成长起来,并成为土木工程师。在施工中,各种未曾见过的工程机械引起了孙春初的兴趣。不久后,孙春初成了施工队的机械工程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到衡阳铁路局坪石工务段工作。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孙春初随第三批铁路抢修部队进入朝鲜,在志愿军司令部工务部担任工程师。
在朝鲜的300个日夜里,孙春初走遍了朝鲜的3条铁路线,凡是有中国铁道兵和中国铁路工人抢修的桥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参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
1953年回国后,恰逢国家准备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孙春初由衡阳铁路局调入刚刚成立的武汉大桥工程局。
当时,在汉水桥工地,火车运进了苏联援助的两台推土机、五台拖拉机,这些机械停在车皮上已经一个星期。由于没人会操作,根本开不下来。
孙春初得知后,自告奋勇登上推土机,摸索着发动了机器。“那些苏联机械和我在修建滇缅公路时接触的机械,原理都一样。”孙春初说。他将滞留在汉水桥工地的七台机械车全部开进了工地。
后来,武汉大桥工程局成立了机械经租站,孙春初参与了组建,担任了第一任站长。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过程中,国家紧缺机电机械人才,孙春初带领机械经租站的年轻人钻研技术,带出了一大批机电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就连援助修桥的苏联专家都对他连连称赞。
一门三代15名桥工
如今,孙春初已是四世同堂,儿孙中有14人在桥梁系统工作。正月初五是孙春初的农历生日,这也成了孙家一年最热闹的日子。无论多忙,孙家人都要抽出时间,从天南海北相聚武汉,拍摄一张全家福。
“当年武汉就一座长江大桥,60多年建成了11座!”站在武汉长江大桥回望当年建桥的施工旧址——如今的汉阳区建桥街,孙春初感慨万千:从当年水网密布的荒芜土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汉阳新城;从当年建桥时的泥泞公路,到如今柏油路、水泥路和轨道交通密布的城市路网;从武汉长江大桥到长江二桥,从鹦鹉洲大桥到杨泗港大桥,从天兴洲长江大桥到青山长江大桥……
60多年前曾被长江、汉水阻隔的武汉三镇,如今已被密布的桥梁连结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孙家的第三代桥工也从武汉走出国门,将大桥修到世界各地。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黄志刚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