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靠野生、且在多地濒临绝迹的白芨,为何在浠水县多达500亩近千万株?该县清泉镇镇长王峰说,3年前引进能人回乡建起实验室,破解技术难题,成功培育出白芨种苗,并实现规模化种植。
能人回乡成功培育白芨种苗
这间实验室坐落在清泉镇金宝山村。6月1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置身其中,26摄氏度恒温,数以万计的种苗培养瓶,像罐头瓶一样摆放在架子上,每个瓶中都有一片指甲大小的叶片。
“白芨属兰科,原生种子不容易发芽,人工组培与催粉直播相结合,才能育出苗子。”陈小野说,控制温度、湿度后,野生种子在培养基中不断分裂长出新的叶片,最终培育出白芨种苗。
陈小野是这间实验室创建者,他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林科院从事组培育苗研究。2018年底,受清泉镇政府邀请回乡,创立小野生物科技公司,专门从事植物组织培养。
陈小野说,白芨以球茎入药,能止血、消肿,目前被广泛用于医药生产以及化妆品行业,过去市场上的白芨大部分为野生,资源有限,市场紧俏。人工育苗需要调配出适合的培养基,技术门槛高,成为大规模种植白芨的最大阻碍。
为扶持小野生物科技公司“茁壮成长”,清泉镇帮助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基地,今年又为其申报200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用于提档升级实验室和车间。如今,小野生物成为浠水发展白芨产业的“种子企业”,年组培能力千万株以上,可供种植上千亩。
白芨产业链雏形出现
在清泉镇闫河村白芨基地,白芨长出两根筷子长的嫩绿色叶子,风中摇曳,一片生机。“小野生物送种苗和技术到田头,政府每亩补贴200元,还能打造田园花海,给村里带来游客。”6月19日,望着大田里的50亩白芨苗,村支部书记张治国说。目前,清泉镇15个村推广示范种植白芨300亩;锦润、花涧谷、洪冲等5个生态农业园区种植白芨200亩,计划打造白芨花海。
白芨苗子价格高、种植技术门槛高,小野生物推出“技术入股、合作育苗、风险共担、利益分成”模式,引来胜利、润鑫林、浠水老兵营农场3家农业企业合作,联合培育白芨种苗1500万株。浠水老兵营农场负责人说,市场主体出地、出人、出大棚、出肥料,小野生物出技术、出管理,每亩种苗价格从1万元降低到4000元,三年后收益按比例分成。
为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浠水县引进时安饮片、泓健药业、福生药业、安时食品落户庞安时大健康产业园,形成白芨收购、加工、销售稳定渠道。此外,杭州珀莱雅公司与小野生物初步达成白芨深加工合作意向,投资开发白芨面膜、精油等美容产品。浠水县委书记付宇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挖掘本地“北宋医王”庞安时人文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深加工、销售渠道等方面补齐短板,力争打造大别山“白芨之乡”。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柯利华 通讯员戴威 方俊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