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一座滨江临湖城市,江河纵横,湖网成片。6月,在开阔的长江、洪湖、长湖等水面上,却看不到渔船的影子。长江十年禁渔,渔民上岸、建档立卡,渔船已悄悄“退出江湖”。
打鱼为小家,禁渔为大家。荆州市人社局就业科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建档立卡退捕渔民7749人,需转产安置5735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你上岸,我托底。据介绍,我市已转产就业安置的5735渔民中,主要是通过鱼虾养殖、灵活就业、务农、企业吸纳等方式成功上岸。渔民退捕,收网上岸,在政府织成的保障网内,已开启幸福新生活。
自主创业,“靠湖吃湖”渔民办起了农家乐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里,撑船打铁磨豆腐”最苦。说明渔民干活属重体力活,生活不规律。
渔民自主创业转行鱼塘养蟹,“靠湖吃湖”换个方式,办起了农家乐,生活更有奔头了。
风里来雨里云,我打了几十年的鱼,习惯了在这水里过着“摇摇晃晃”的生活,以为一辈子只能打鱼过“穷日子”。石首东升镇两湖村曾经的渔民、现在的农家乐老板徐盛武感慨:从来没有想到渔民上岸还能当老板,过上“稳稳当当”的日子。
捕鱼要看天吃饭,还时刻伴随危难。徐盛武说,2015年,他响应国家渔民上岸的号召,利用政府补贴的4万元资金修建4间平房经营农家乐,开启新生活。
隔行如隔山。徐盛武面临发展瓶颈时,石首人社部门及时伸出援手,提供了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徐盛武成功创业。
如今徐盛武一家不仅成功脱贫,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还带动了4位村民就业。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徐盛武慢慢从被帮助对象,转变为帮助更多的退捕渔民和村民。
成功上岸创业的渔民,不仅只有徐盛武,还有更多的渔民也过上幸福生活。天鹅洲开发区柴码头村退捕渔民杨和国、刘燕夫妻,选择自主创业在村里承包了100亩农田进行虾稻连作。在当地人社所帮助下,杨和国夫妻找到新出路,通过政策引领和辛勤劳动,虾稻连作年收入达20余万元,开起小超市,还带动了其他退捕渔民的生产生活。
“一对一”,干部帮扶让渔民生活“安稳”
“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公安县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精准实施结对帮扶就业服务,不断提高退捕渔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一对一”帮扶跟踪记录显示,截至目前,该县退捕渔民人数共计587人,在196名帮扶干部的努力下,退捕渔民暂无生活困难问题,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已基本实现就业。
“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公安县精细制策,在施策强责上用劲,建立退捕渔民“一对一”结对帮扶台账,按标准逐一落实退捕渔民的社保补贴、过渡期生活补贴等相关政策补贴;对还未就业的退捕渔民介绍就业岗位,并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信息,确保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就业全覆盖;化解矛盾纠纷,帮扶人深入走访帮扶对象,详细了解其生活状况及存在问题,对存在的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进行调处和化解。
该县协调各乡镇实行“一对一”对接服务,月更新退捕渔民的就业状态、就业意愿、培训需求、政策落实等信息,并及时依据最新信息制定就业帮扶举措,确保帮扶精准有效。同时,通过退捕渔民“一对一”走访,实时了解退捕渔民就业动态,提供就业渠道和技能培训。每年7月,对于确实找不到工作、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退捕渔民,进行兜底公益性岗位安置,积极做好退捕渔民的就业保障工作,努力确保了渔民上岸有出路,就业有保障。
下一步,公安县将持续通过技术指导、提供贷款、办理保险、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渔民退捕转产,实现平稳增收、安居乐业。
企业护航,让退捕渔民上岗更“安心”
2018年以来,洪湖市人社局发动基层人社服务中心在乡镇村组进行宣传动员,共组织招工活动12轮,服务企业招聘长江退捕渔民216人。金威利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美国VF公司VANS品牌产品在全球的核心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
洪湖威弘鞋业有限公司作为洪湖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是由峨眉山金威利集团投资的大型现代化制鞋企业。威弘鞋业自2018年3月于洪湖经济开发区投产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退捕渔民解决转产就业问题,累计吸纳退捕渔民216名,实现进厂渔民工作有保障,生活有着落,彻底转变了渔民靠水谋生、看天吃饭的传统生活方式。
考虑到渔民上下班交通不便,威弘鞋业为他们安排早晚班车接送;对有愿意住宿舍的员工,安排其免费住宿,热水器、衣柜、床铺、空调等宿舍配备日常生活用品齐全,渔民拎包入住,食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威弘鞋业还专门设立了退捕渔民工作站,专人负责为渔民提供有关公司薪酬、福利、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针对新入职渔民职业技能普遍不高的问题,该公司积极联系人社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累计培训607人次,提升渔民自身素质及工作技能。同时,通过技能等级评定与员工薪酬待遇挂钩,进一步明确一线员工晋升通道,激发渔民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
家住螺山镇渔业新村的渔民徐保安从2018年3月1日进车间,凭借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现已被晋升为针车十组的组长。渔民曾宝新等还被评为2020年度优秀员工。
产业引领,退捕渔民重圆“水产梦”
监利是“中国小龙虾第一县”,水产资源丰富,当地人社局结合退捕渔民特长,邀请省市和土专家开办了“水产养殖培训班”,培训送进乡村,送到田地上,手把手教养殖技术,通过产业引领,帮助他们退捕不退业,重圆水产梦。
2017年8月,世代在长江故道捕鱼为生的陈建伟一家响应政府号召退捕上岸。33岁的陈建伟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重,一家老小的生活怎么办?他召集几位上岸渔民商谈,决定一起养殖鲈鱼,并参加了“鲈鱼养殖培训班”。2018年12月,陈建伟与退捕渔民邓振家一起创办了监利循坏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
“鲈鱼养殖基地都是泥巴路,下雨就走不进去,后来,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帮我们修水泥路,方便货车出入。”陈建伟说,退捕渔民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人社局提供的全方位帮助。
如今,合作社成立3年多,先后吸纳当地务工人员30多人次,每年务工开支20余万元。本地村民看见鲈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纷纷加入合作社,逐步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2015年,监利县何王庙江豚保护区成立,作为常年在长江故道何王庙打渔的渔民史亚清,响应政府号召,变卖捕捞渔具,上岸转型成为了养殖渔民。史亚清流转78亩土地,开始养殖黄鳝,甲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并于次年获得大丰收。他根据养殖需要和渔民失业情况,建起了冷库、安排一批渔民兄弟来冷库帮忙,让他们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又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小孩。
史亚清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他一定会带领社员们共同致富,实现大家的水产梦!
文章来源:荆州日报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