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守井人”:不让一滴污水出库区

犟河治理还原自然景观,为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提供了保障。    (通讯员 叶相成 摄)

阅读提要

最先进的AI识别系统监测丹江口库区水生态、最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十堰、携手陕西河南两省实行生态联保共治……为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湖北誓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忠诚可靠的“守井人”。

5月18日12时,丹江口水库胡家岭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酸碱度为8.85,溶解氧浓度为11.33毫克/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2.19毫克/升,氨氮浓度为0.088毫克/升,总磷浓度为0.018毫克/升,水质为优。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数据表明,自2014年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一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

Ⅱ类水质,意味着可以直饮。

当好“守井人”、不让一滴污水出库区,如同无声的承诺,镌刻出荆楚大地行胜于言的奉献。

水生态监测:AI“火眼金睛”

5月19日,武汉,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科研中心实验室里,浮游藻类AI识别系统正在自主分析水样。水样,来自400多公里外的丹江口水库。

水样自动进入,显微镜自主切换视野、拍摄照片、识别藻类,计算机自动统计,数据实时更新。“藻类丰富、多样性高,提示丹江口水库水生态较好。”盯着AI识别系统算出的数据,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总工程师王英才说。

当前,人们所熟知的水体监测指标,多指示污染状况;而水体是否健康,还要看其中的生物是否健康。浮游藻类属低等植物虽然微小,但数量较多,能很好指示水体健康状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水华事件频发,水生态监测和藻类研究逐渐起步。

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言,湖北不仅常规监测水质——管住每一滴污水,还着眼于监测水生态——根除产生“污水”的“温床”。

2017年,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联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等单位,开展浮游藻类AI识别研究。如今,浮游藻类AI识别系统能在无人值守条件下实现藻类种类、比例、藻密度等指标自动分析输出。王英才介绍,这是眼下国内最先进的水生态监测仪器。

目前,AI识别系统已完成南水北调总干渠常见藻类的学习和识别,练就一双水中的“火眼金睛”,首台仪器年内将现场用于丹江口水库水生态监测。

红线保护:“生态格格”来了

为确保一顷碧波永续北送,湖北始终致力于探索生态红线保护经验。如今,生态“红与绿”的交响曲,正在荆楚大地奏响。

2013年,湖北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的4个试点省份之一。2016年,省政府发布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十堰生态红线区面积1576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67%,在全省市州中占比第一。

从去年底开始,湖北的每一块土地都有了生态“标记”,每个地方应该发展什么、哪些是不能建的,一清二楚。

去年12月18日,我省发布《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全省18.5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为1076个管控单元,实行如同社区网格般的严格生态管理,犹如“生态格格”。每个管控“格格”,按其功能实行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

在湖北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上,鄂西地区基本被绿色覆盖,即优先保护单元。十堰的优先保护单元面积占比达71.73%,仅次于神农架,位居全省第二。

优先保护单元,被视为“开发建设禁区”,严格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等管理规定进行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

据介绍,丹江口先后关闭化工、钢铁、电解铝等污染企业100多家,近年来累计拒绝高耗能项目120多个。

生态立省:当好“守井人”

2019年,纳入神定河口、泗河口断面消劣项目;2020年,纳入丹江口库区饮用水源地入库支流综合治理等项目;2021年,纳入丹江口库区天河入库河口段水生态修复项目……

翻开湖北每年申请的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清单,总有十堰、丹江口的“身影”。“只要有项目,都会向十堰、丹江口倾斜。”这一认识,已成为省生态环境厅各个部门的共识。

该厅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先后从生态“以奖代补”、库区流域治理等方面,对十堰和丹江口开展资金和政策倾斜,弥补当地生态建设短板。

去年10月,作为湖北唯一上榜地区,丹江口获评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十堰,更是成为全省唯一的“双料冠军”——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为了当好“守井人”,荆楚大地持续刷新“生态颜值”:

累计完成沿江405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大力实施留白增绿,腾退岸线149.8公里,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856万平方米……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介绍,“十三五”是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五年,长江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立省,不仅成为湖北深入落实的发展战略,更成为扛在肩上的不懈担当。

这段时间以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作区战略研究”成为省环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廖琪的研究重点。

廖琪认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处于鄂豫陕三省接合部,建议湖北探索省内省外双协作,与陕西、河南共同推动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作区,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建立一体化环境监测、鉴定和考核机制;推进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加强联合执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统一推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守井人”,湖北仍在孜孜以求、不竭努力。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胡弦 通讯员叶相成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