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西感召能人回乡创业,一双袜子带富一方百姓

“这40万双已经搬上车啦,这次发往地点是墨西哥……”5月14日上午,郧西县涧池乡涧池村七巧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织袜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200台织袜机不停运行,工人们忙着挡车、缝头、翻袜、定型、包装……“新鲜出炉”的40万双棉袜经过分装、打包、装车后,将销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

“没想到自己做的袜子还能销往国外。”涧池乡风景村7组40岁的村民钟德华介绍,她在家主要是照顾孩子和老人, 在厂里做机器操作工,一人照看15台机器。“我以前在浙江打工,老公在天津打工,公公婆婆患有慢性疾病,两个孩子读书,去年9月来这儿上班,已有收入4万多元。上班挣了工资,也兼顾了家庭……”

别看这不起眼的厂房里生产的一双双小袜子,却撑起了涧池乡一方百姓的新生活和新希望。

故事还得从涧池乡创业者章荣洪说起。

从下岗工人到“包工头”

今年52岁的章荣洪是郧西县观音镇龙桥村人,1988年参加工作,在郧西观音镇供销社做过售货员,在县客运站干过调度员。2004年郧西县客运站改制,章荣洪下岗。下岗后的章荣洪做过包工头,承接过修路建房等建筑工程。2011年至2016年,他先后在郧西观音镇和涧池乡修建过移民内安安置小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等民生领域建筑工程。

“在我工地上做工的大多数是贫困户,每月工资比一般农民工要高几百块。而且我建的房修的路,都是示范工程。”章荣洪笑着说。

看着家乡大批村民从一方水土养育不活一方人的边远高山搬迁到交通便利的集镇上生活,章荣洪打心底替村民感到高兴,但也带来一个问题:“都搬到集镇,大家生活来源怎么办?”于是,章荣洪决定在集中安置区为搬来的村民创造一批能够稳定就业的岗位。

他的想法和涧池乡党委政府不谋而合。通过外出考察,最终选择将针织袜业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实体产业。章荣洪得知浙江商人杨赟看中郧西较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意前来投资时,便盛情邀请杨赟前来考察。双方很快商定,由杨赟出资针织机器 100台,投入原材料5吨用于前期试运行期生产,章荣洪负责厂房装修、配套设施到位、下档安装、增加辅助设备、管理人员及员工培训到岗等工作。

2019年4月,由杨赟当法人代表、章荣洪为执行董事长的湖北七巧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我要把袜业当成事业做。”章荣洪对记者说,希望这双袜子能带动当地织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帮助更多搬迁户稳定增收。

解决“用工荒”与“增收难”问题

经过4个月的厂房装修,2019年9月,湖北七巧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试生产。首期投资 3000万元,这里厂房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加工车间、缝头车间、定型车间、包装质检车间、样品展示厅、生活区、消防设备等等一应俱全。

但车间内200 台套织袜机安装调式完毕开始生产时,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用工荒!

“一旦机器开始运转,就不能随便停工,现有的工人不能24小时连轴转,必须马上增加工人。只有实行三班倒,才能让工厂合理运转。”章荣洪说。

招工,培训,迫在眉睫!针对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均在外务工和留守妇女或老人的工作经验不足问题,县劳动就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只要愿意到厂里上班的人员均可申请培训补贴,贫困户每人每天补助 100 元,非贫困户每人每天补助 50 元。

从2019年9月培训第一批就业工人开始,到2020年12月,公司一共培训了600多名合格工人,持证上岗的工人的 150 人,按计件标准,长年在厂内工作的工人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目前,公司采取“企业+家庭作坊+贫困户+残疾人”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基本形成了专业市场、袜业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一双小袜子成就家门口就业梦

走进郧西县涧池乡泥河口村8组残疾村民王天员的家,只见屋子8个筐子装满了刚刚翻好的袜子,他和妻子还在忙着翻袜。

王天员和妻子谭燕都是肢体一级残疾,全家3口人,一个孩子常年在外务工不回家。针对王天员夫妇二人行动不便的情况,公司采取送货到门、上门回收方式,夫妻二人每日可翻袜8000双,收入90多元。

同样是肢体三级残疾的涧池乡谢家坪村2组村民胡艳,全家3口人,有一个14岁的孩子正在读初中。胡艳本人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下肢及右上肢萎缩,影响劳动能力,一直闲居在家 ,去年5月经同村亲戚介绍到厂里务工。胡艳最初到厂表现很自卑,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工作一月后她变得乐观开朗。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也能每月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公司免费为我们提供食宿,而且是在家门口的工厂里。”胡艳告诉记者,在袜厂就业,给了她生活的勇气。

章荣洪说,袜子加工技术简单易学,计件付酬,工作时间和场地灵活。为了照顾残疾人,除了给残疾人追加工资以外,厂里派专车把翻袜样品送到他们家中加工,等加工完成后,公司再将翻好的袜子收回车间。

袜业来料加工,使原本闲置在家的劳动力,尤其是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劳动致富。像村里的老人帮忙翻袜子,每天能赚40元到80元不等。

“走两步路就到车间,操作一学就会,每天都能回家照顾家里人,这么好的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关键是厂里还管一日三餐。”说起眼下的工作,在袜厂务工的村民付明兰脸上洋溢着笑容。付明兰73岁的父亲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69岁的母亲是语言和听力障碍患者,为了方便照顾,她在厂里做机器操作工,把父母带来做简单的翻袜工。

章荣洪介绍,涧池乡风景村2组41岁的村民张汉梅,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也是有语言和听力障碍患者。她老公在工地工作,腿被压伤,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读书。去年4月张汉梅听邻居说厂里招收残疾人务工,她便前来报名,不会说话的张汉梅用笔笨拙地在纸上写下“上班”两个字递给工作人员。进厂后,张汉梅刻苦学习技能,现在她已经学会了几道加工袜子的工序,每月收入3200多元。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杨洪霞 陈玫瑰 熊瑞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