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翠萍和她默写的剧本
5月4日是星期二,罗田县东腔戏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盛翠萍在白庙河文化站教徒弟裴金香演出。
与传统的仅靠口口相传没有本子的做法不同,盛翠萍是先把戏的内容默写出来,整理到本子上,让徒弟熟悉之后再手把手教。如今,盛翠萍默写出的剧本已有30部。
东腔戏既可登台表演也可唱堂会
东腔戏是流传于鄂东以及豫东南、皖西一带的“原生态”剧种,至少在清朝中叶以前,该剧就已经在大别山地区流行了,专家认为,东腔与京剧、楚剧、汉剧等皆有渊源。
4日上午,白庙河文化站站长李于一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东腔戏当地人称“哦嗬腔”,声音高亢清脆,需要演唱者拿嗓子硬顶上去,所以唱的时候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很活跃的现场气氛。
李于一说,东腔戏在鄂东一带的贩腔、山歌、小调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保留了当地原汁原味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由于它不用弦乐而主要用击乐和吹奏乐伴奏,且有一人唱多人和,台前唱台后和等灵活的演唱方式,使它既可在舞台演出,又可化整为零在私人家里唱。它与当地方言紧密结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盛翠萍13岁登台演小丫鬟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盛翠萍唱东腔戏的功底却十分扎实。她出身东腔世家,爷爷会唱,父亲也会唱,父亲还是当地“著名演员”。
盛翠萍介绍,她从13岁起就能跟着父亲一起登台表演了。开始时,她只能演个小丫鬟一类的配角,但演着演着就能唱主角了。40多年来,她上过各种各样的舞台,包括多次参加湖北省的文艺汇演。2006年,她成为东腔戏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人们都说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觉得舞台就是我的人生”,盛翠萍说,“我在舞台上成长,从剧中学文化,学知识,向剧中的人物学做人,在演戏中完成人生,体验人生。”
10年前,56岁的盛翠萍从英山县东腔剧团退休后,便回到家乡白庙河镇,教当地人唱戏。
打破陈规默写出30部大戏
我国许多行业都有不把技艺轻易示人、传人的传统,所以许多专业知识成了“独门绝技”。
盛翠萍胸怀宽广,她说,现代年轻人,你白传东西给他们,他们还不愿意学呢。她早就有了将几十年在舞台所学的东西整理出来的想法。从2005年开始,她就默写并整理剧本。
盛翠萍说,从小到大,她接触过的东腔戏有大戏40多部,小戏70多部,所有这些戏,她不仅记得全部内容,而且每一句唱腔她都记得且都会唱,经她整理的这30部大戏,就包含了所有人物的台词。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董淑健 通讯员刘世民 王春霞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