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修鞋匠帮百余残疾人就业

身体不幸残疾,他自力更生学会了修鞋;妻子患病,他白天修鞋,晚上跑客运,养活一家人;朋友患病去世后,他收养其孤女……鞋匠胡国华身残志坚、不忘感恩,担任武汉江夏肢残人协会负责人十多年来,东奔西走,四处联系企业,帮助上百名残疾朋友就业。

他用真诚、善良、无私和爱心,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用自身的经历与行动影响着身边残疾人。

收养朋友5岁孤女

1962年,胡国华出生在武汉江夏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天真活泼,聪明懂事的他被父母寄予了厚望。可天有不测风云,10岁那年,他不幸患上脊髓灰质炎,父母为他的病,四处求医,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他的双腿落下了残疾,行走不是很利索。

因家里穷,胡国华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15岁那年,他跟着纸坊一位修鞋匠做学徒。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就掌握了修鞋技术,工作虽累但有了一条谋生之路。

27岁那年,胡国华经人介绍,与一名从小丧母的外乡姑娘结婚,两人相依为命。可祸不单行,婚后不久,其妻子患上了精神疾病。有亲友劝他离婚,他想到妻子不嫌弃自己是个残疾人,还处处关心自己,他对妻子说,“再难也要一起走下去。”

为了给妻子治病,胡国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的外债。1993年,胡国华的一个残疾朋友患病去世,留下了一个5岁孤女,他咬咬牙,还是把女童领养回家。

两年后,妻子产下一个4斤重的男孩,取名胡海龙。儿子半岁时,妻子因病情恶化离开人世。当时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妻子后事怎么办?一家人的生活怎么继续?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身边的残疾朋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5元,他10元,很快凑齐了1000多元,残联组织也给他送来温暖,共同帮助胡国华渡过了这一难关。

那时的胡国华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更加努力,去回报社会,帮助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

遗憾没能供女儿上完学

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抚养仅有7岁的女儿和半岁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胡国华白天修鞋,晚上跑“麻木”,不分昼夜拼命干活挣钱。

正当生活有起色的时候,武汉全市开始禁“麻木”,胡国华的主要生活来源断了。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残联组织,经过多方努力,在残联的支持下,他租了个门面,一边修鞋一边卖鞋。不过小店没经营多久就倒闭了。这一次断了生活来源,给胡国华的家庭带来了几乎毁灭性打击,那是2005年,他没法继续供养在江夏实验高中上高二的养女。胡国华告诉养女不能继续供养她上学,自尊心强的养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前几年,在外出嫁已有孩子的养女才联系他。没能供养孩子继续上学,也成了他这一辈子的遗憾。

为了帮助胡国华,江夏残联又在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旁一空地上,为他搭建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小亭子,使得他可以继续修鞋为生,他将小亭子取名为爱心亭。

有了固定的位置修鞋,胡国华还买了一个配钥匙机。由于诚信待人,收费优惠,街坊邻居都找他修补,生意还不错。

帮助百余残疾朋友就业

生活有了起色后的胡国华没有忘记回馈社会。2005年,他当选江夏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后,便开始帮助残疾朋友解决就业问题,有时甚至得关上自己的修鞋店,跑武昌、奔汉口、到汉阳,四处联系用人单位。如今已帮助100多名残疾朋友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28岁的夏甜,患有侏儒症,失业后找到了胡国华。没过几天,胡国华就联系好了纸坊街铁路电器厂。30多岁的李长春由于个子矮,长期找不到工作,胡国华多次到武汉一个电子公司,终于说服公司领导,破格将李长春招聘到他们公司。40多岁的肢残人王运爱,没有生活来源,在胡国华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也进了武汉一个电气灯具厂做抛光、打磨的工作。

每逢春节前夕,胡国华都会买来大米、食用油、鸡蛋等物资并带上慰问金送到五里界、豹澥、郭岭、江北、陶家湾等地的贫困残疾人家里,让贫困残疾人也能欢度新春佳节。时至如今,徐和平等30多残疾朋友仍感激胡国华的照顾。十多年来,他们家里遇到困难很难解决,第一时间都会求助胡国华。

2015年,任职江夏肢残人协会主席以来,胡国华给这30多位贫困残疾朋友送去温暖,用去2万多元。这些钱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身患残疾、靠修鞋养家糊口的胡国华而言,却来之不易。

他的修鞋店每月纯收入不到三千元,他省吃俭用,节省出来的钱还要帮助困难家庭的学子继续上学。

2009年,胡国华开始资助品学兼优、家中父母均是重度残疾人的贫困大学生唐萍(化名),直至其毕业。2013年初,得知江北有个叫杨洁(化名)的小女孩,其父罹患脑癌去世,母亲无力支撑离家出走。胡国华当场决定,今后学费都由他来承担,一直资助到她读到大学毕业。

“我的养女当初因为缺钱而辍学,我不想让这样的遗憾在我身边残疾朋友身上再次重演。”胡国华说,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相信每个人奉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 陆缘 通讯员 刘龙腾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