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汉平原须注重小麦蚜虫和赤霉病重发危害

江汉平原小麦田块已现麦蚜虫和赤霉病

近期,在江汉平原部分小麦田块,发现有的蚜虫已进入穗中,并与赤霉病共同危害小麦。这是什么原因?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专家认为,这种物候现象与去年秋天以来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它警示农民朋友不可掉以轻心,要抓紧防治! 

荆州农试站多年对气候性病虫害研究表明,若上年9-11月降水明显偏多,并有1个月降水超过100mm,次年3月平均气温又偏高,则赤霉病发生会偏重。荆州市继2020年9月降水偏多后,10月降水量达152.8mm, 较常年同期偏多9成,这极有利于赤霉病子囊孢子在一些寄主(作物、杂草)大量繁衍,又因今年3月平均气温为12.5℃,较常年同期偏高1.2℃,月降水量为84.6mm,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全月0.1mm或以上的降水日数多达17天,导致赤霉病偏重发生。小麦抽穗开花至齐穗后20天,若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连阴雨达3-5天,相对湿度达85%,赤霉病就会发生并蔓延。正因为冬暖积温明显偏高,导致小麦抽穗期也较常年提前10天左右。3月下旬中后期,日平均气温已持续达15℃以上,相对湿度达85%-93%,又有充足的菌源量,赤霉病也就提前发生了。

为什么麦蚜虫也同时出现呢?因为麦蚜虫对气温适应性强,平均适应气温在4℃~22℃之间,即使相对湿度高于60%,其虫口依然会呈上升趋势,像荆州市今年1、2月份平均气温达6.0℃、10.5℃,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6℃、3.4℃,所以在3月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又提前抽穗时,它们便争先恐后的钻入穗中作祟。基于上述病虫都在共同危害小麦穗部,则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并使其品质变劣。农民朋友田间若见此状,应抓住未来晴或无雨天气积极防治,减少损失。

文章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邓艳君 殷媛 叶佩

责任编辑:邱蕾

主编:许蓓

编审:罗辉 王凯

监制:田国英


(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