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巴东连续10年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近日,全国498个生猪调出大县名录公布,恩施州巴东县榜上有名。至此,巴东自2011年起已连续10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生猪稳产保供,是巴东“三农”的重头戏。该县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产业,坚持政策激励和防疫守底线,构建生猪良种繁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当好“店小二”引入生猪发展项目落地增产能,成效明显。

“两手抓”, 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养了30头仔猪、2头母猪,今年可挣上15万元。”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村民谭志耀,靠养猪脱了贫,如今将幸福稳当当攥在自己手上。

像谭志耀一样,上李坪村50余户农户通过养猪迈上了小康生活,过上了好日子。上李坪村,也蜕变为当地响当当的养猪专业村。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巴东去年出台加快生猪生产三年发展方案、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八条措施。截至目前,该县已先后拿出真金白银1600余万元,支持仔猪补栏、县外引进良种能繁母猪。

一手抓惠农政策稳“前方”,一手抓动物防疫守“后方”。巴东筹资750万元建起县级兽医实验室,对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建立村“两委”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双线”疫情监测排查机制,按“早、快、严、小”原则果断处置。与此同时,在高速路口、边界地带常态设立9个临时检查消毒卡点,对违规调运生猪立案查处19件,筑牢了动物疫病“防火墙”。

如今,巴东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较2019年新增69家,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较2019年新增307家,能繁母猪存栏3.84万头较2019年新增1.18万头,生猪产能进入恢复、提速模式。

利用“两端” ,产业步入“高效模式”

黄兴东是巴东信陵镇土店子村养殖大户,去年靠代养黑猪获利3万元,比传统品种白猪的效益翻倍。

“我和将军山农牧公司签订黑猪代养协议,按每头600元代养费计算,效益好又省事!”黄兴东说,村里每年举办“您的年猪我来养”主题年猪宴,打响“土店黑猪”品牌,黑猪成了城里人年猪定制的首选。黄兴东打起“小算盘”:每年代养黑猪200头,再养12头能繁母猪和400余只土鸡。

品种改良、良种繁育,是生猪养殖增产增效和现代化的关键。2020年,巴东县下发财政奖补资金197.6万元,县外引进良种母猪1940头,打造巴东生猪品牌。

走进巴东黄连坪农业公司生态循环基地,22栋猪舍和1000余亩大棚蔬菜基地由总长度209万米的田间滴灌管网连接,猪粪在沼气池发酵,沼气发电、沼液回田补给蔬菜,猪、沼、菜串成循环农业链。

“猪粪成了赚钱的‘宝贝’,这是循环农业帮了忙。”公司老板朱旭一边算“经济账”,一边直夸这本“生态经”。

如何变废为宝?巴东县借助中央投资4000万元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规模养殖场、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99%、100%。

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资源利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巴东录入直报平台中的243户规模养殖场粪污产生量11.8万吨,畜禽养殖综合利用量达到11.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6.7%。在良种繁育、粪污利用首末“两端”有机对接下,巴东生猪产业换挡到“高效模式”。

优化环境,“金凤凰”筑巢深山

“村里办起大企业,我们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了!”在巴东沿渡河镇龙洞河村,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种猪养殖基地落户,让当地群众高兴不已。

入围“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东方希望集团落户巴东,这得益于该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来畜牧“金凤凰”筑巢深山。

一个个大项目落地,助长了一批畜牧龙头企业: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落户官渡口镇,与正大天蓬畜牧公司共建养殖场年存栏能繁母猪2600多头、出栏仔猪6万余头;黄连坪农业开发公司实行“种+养”模式,存栏商品猪7000余头;巴东万民畜牧养殖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2400头种猪基地,已完成标准化栏圈建设,即将投产……一个个畜牧“排头兵”在巴东崛起。

据统计,2020年,巴东吸引了1.6亿元社会资本流入生猪产业,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67家,增加生猪产能6万多头。

“猪粮安才天下安,我们‘三农’人担当好‘店小二’角色,从生猪成长软环境入手,招畜牧行业大商、好商落地,全力打好生猪稳产保供战。”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宜说。

图文来源:荆楚网通讯员 王本乾 陈先斌 付瑞勇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