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夷陵古村村:产业空心村变成产业致富村

宜昌夷陵区樟村坪镇百分之九十五的财政收入来自磷矿企业,“矿区富、无矿穷”是樟村坪镇村与村之间的真实写照,“无矿村”的古村村又是如何依托地域优势,摆脱贫困寻求发展的呢?

古村村地处樟村坪镇北部边缘,平均海拔1100米,村域总面积43平方公里。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3.8万元,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们早已习惯了外出务工或吃政府补贴的生活。“村里集体收入有限,村民们遇到困难,村里想去帮扶一下都没钱拿出来,感觉十分惭愧。”樟村坪镇古村村党支部书记余士宝言语中透着无奈。

古村村由于达不到规定的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最低标准,被区里确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这让九零后的党支部书记余士宝每天如坐针毡。为了寻找集体经济发展新产业,他带领村干部们白天挨家挨户听意见,晚上碰头商量产业发展计策。怎样让村集体经济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是余士宝和村干部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众多意见中,群众呼声最高的是发展高山蔬菜。于是他找到了村里的老党员王大鹏,希望他“出山相助”,没想到却碰了钉子。王大鹏一方面觉得村里没有经济作后盾,另一方面觉得现在的村干部们都比较年轻,对农业可能不太了解,所以当时没有答应。不甘示弱的余士宝每天都去他家做思想工作,半个月下来,王大鹏终于被余士宝的诚心所打动。2020年初,宜昌耀明蔬菜合作社正式成立。

“合作社成立后资金十分紧张,种子、农药和化肥都是靠赊来的。”回忆起当初的艰难,王大鹏唏嘘不已。经过半年的精心种植,合作社的玉米终于成熟了,余士宝赶紧将11吨甜玉米拉到物流园出售,一下子卖了2万多元。兴奋不已的余士宝第一时间将所有的销售照片与村干部们共享,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回村后,余士宝不仅偿还了所欠种子、化肥和土地租金,还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50亩蔬菜地扩大到200亩。

为了寻求更大的销路,余士宝积极与外界的乡贤能人联系,带领村干部们不分昼夜地跑销路。很快,甜玉米、辣椒、花菜、南瓜等十多个品种的高山优质蔬菜打入了武汉市场。现如今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了蔬菜大棚,添置了农具,不少村民不仅可以收到土地租金,还可通过务工赚取工资。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3.8万元增加到25万元。古村村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

“我估算了一下,2021年再发展100亩的甜玉米,村集体经济可达到六十万元。”谈起古村村今后的发展,余士宝的脸上呈现出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他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

文章来源:云上夷陵记者熊伟 通讯员丁琼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