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清(右一)和侯华胜(右二)走访贫困户
41岁的侯华胜2017年从部队转业到黄石后,分配到黄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上班不久,该局安排其到对口的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长林村负责扶贫工作。从2017年7月开始,他便一头扎进了农村。3年来,该扶贫队用双脚走进了182户贫困户的心中,带着724人实现了精准脱贫。
奔走在田间地头 他比村民还黑
11月17日,记者见到侯华胜时,误以为他是前往村委会办事的村民,那一张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和长年在地头劳作的村民没有什么区别。
“长年奔走在田间地头,自然就晒黑了。”黄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调研员、驻长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长林村第一书记吴宇清解释说,侯华胜在长林村待的时间最长,长年风里来、雨里去,所以比普通村民晒得都黑。
“全村182户是贫困户,共724人,占全村人口的25.3%……”提起长林村的贫困户,侯华胜便报出了一组数据。“他是长林村的‘活字典’。”吴宇清说。
“我们是用双脚走进贫困户心头的。”吴宇清说,刚到村里工作时,侯华胜吃住都在村里,没请过一天假。
帮贫困村民找工作 他像一个管家
从2014年开始,黄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对口扶贫长林村,并派出4名扶贫队员常驻该村。
“我要去周桂竹家看看。”中午,侯华胜匆匆扒了几口饭后,便走到了周桂竹家。
今年52岁的周桂竹患风湿病已有20多年,四肢已变形。大儿子精神不正常,小儿子几年前在厦门打工时,不小心坠楼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周桂竹的丈夫程良华身上。
侯华胜帮周桂竹和她的两个儿子都办理了残疾证,并帮程良华在村里申请了一个公益性的工作岗位,每月有600多元的固定收入,而自己一有空就帮忙照顾周桂竹的生活起居,让程良华放心外出打工挣钱。
“我们什么政策也不懂,每次都是侯队长帮我做好申报材料,拿到钱后再送到家里来。”周桂竹说,侯华胜就像村民的“管家”。
提起扶贫工作队,33岁的李细火感动不已。他一家5口人,自己10多年前患有重症肌无力,年迈的母亲患风湿病长年卧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刚上小学,妻子一人承担家庭重担。和周桂竹家一样,扶贫工作队帮李细火夫妻申请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能领到1050元工资,基本上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今年10月21日,李细火见家中的橘子成熟了,便精心挑了10余公斤橘子送到村委会去感谢扶贫工作队,却没想到当天吴宇清在单位的工作群内发了一条售橘子的消息,将李细火家挂在树上的200多斤橘子全部给卖掉了,甚至连送给扶贫工作队的橘子也被拿去卖了钱。
拿到钱后,李细火感动得热泪盈眶。
扶贫工作队 桌前讨论致富方案
长林村是大王镇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也是该镇脱贫的“主战场”。2014年,长林村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仅2700多元,到2016年,已达到了人均8000余元。目前,该村已建成了5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户户通硬化水泥路,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
“80%是因病致贫。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打工,农业养殖等合作社拉动十分有限,农户造血能力弱……”忙碌了一天的扶贫工作队回到村委会后,简单吃过晚饭,四人便围在饭桌前展开了讨论,分析了该村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要彻底实现造血功能,还需建好信息服务站。”吴宇清介绍,他们正在筹备建一个信息服务站,为村民传授养殖技能和用工信息,同时建起电商平台,将村民剩余的农副产品放在网络上销售。
图文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梁传松 通讯员刘潇雨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