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左)生前给村民普法
江夏法官张国刚的办公桌上叠放着一沓值班表,从10月15日排到了12月28日,平均每天要开两个庭。他在表上标注着“拟判”“调解”“得判”。
10月28日,张国刚在工作期间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了57岁。
经他办理的案件无举报投诉,无质量差错,无超时限办案。2009年获武汉市中院颁发的三等功证书,2016年获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荣誉天秤奖章”证书。
发病去世之前 最后两个电话还在办案
单位离家近,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到。张国刚像往常一样,10月28日早上6时许就来到法院,路上碰到了一名退休同事,对方见他脸色不好,问他怎么回事。“最近比较忙。”张国刚回答。
他确实非常忙。前一天开了三个庭,接着与同事们讨论案件,然后在办公室查阅资料,直到晚上9时才起身回家。
28日早上8时30分,书记员肖梦琪来到办公室时,张国刚正埋头阅读案卷,一见肖梦琪便交代了一些开庭的相关事宜。
没过多久,肖梦琪听见张国刚连着打了两个电话,其中一个电话打给被告,他在电话中再三劝说和叮嘱被告,“周五庭审你一定要出庭,才能保障你的权利。”最后一个电话打给律师,前一天晚上律师向张国刚反映鉴定医师不愿意做证明,张国刚打电话告诉律师,他来协调医师。
当天上午,张国刚身体突然不适,他不想打扰同事,独自去医院就诊。在去医院的路上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离世。
37年如一日 妻子说他“嫁给了法院”
“习惯了他的早出晚归,他爱工作,他把自己嫁给了法院。”追悼会上,妻子张平面对张国刚的遗像,哭成泪人。
1981年,江夏法泗镇八塘村青年张国刚考入武汉市司法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江夏法院当法官,至今整整干了37年。
2018年4月,他担任江夏法院民一庭党支部书记。按照规定,支部书记有管理工作,审理案件数量可以减半。张国刚主动要求办案数量不减半,和其他人一样。
民一庭庭长许方芳说,2019年案件太多,张国刚的办案量已经达标,但他看到同事们忙不过来,便额外又要求增加了一些案件。
司法改革以前,裁判文书是院庭长审核制度。张国刚担任庭长时,不仅要签自己的案子,还要签别人的案子。他对办案质量要求较高,一份文书他要反复校对后才能发出去。
曾经有一位同事办理一起鱼塘侵权案子,案件汇报材料由张国刚审阅,他看材料到凌晨3时。
书记员吕帅经常在周末或深夜收到“张法官从办公室发来的照片”。张国刚鼓励吕帅努力工作,说自己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休过假。
张国刚的妻子张平回忆,有一次说好了回家吃晚饭,但是到了次日凌晨1时,张国刚还没回家。她不放心,赶到法院一看,发现办公桌上和地上摆满了案卷,丈夫正蹲在地上,细致阅读着案卷材料。
耐心做好调解
他是远近闻名的“和事老”
“我们愿意分摊,接受法官的办法。”面对张国刚的上门调解,汪女士应允。
去年5月,家住1楼的刘先生将汪女士连带楼上4户邻居都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对厨房漏水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此案由张国刚受理,其中一名被告是公交车司机,白天无法出席庭审,张国刚便带着书记员夜晚上门开庭。
通过走访调查漏水情况后,结合原告要求的赔偿金额,张国刚认为如果采取判决,可能会扩大双方损失,邻里关系也受到影响。经过一个小时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两天之内就把钱支付到位了。
“当事人要的可能不是一纸判决书,而是和好如初。”这种想法,源于他的一次审理经历。曾经有一对小夫妻闹矛盾,经常来法院起诉离婚。张国刚与两人沟通后,发现矛盾并不深,均是因琐事引发争吵。他耐心分析疏导,两人便和好了。后来,小夫妻陆续又闹了三次离婚,每次经过张国刚劝说后又重归于好。“幸好有张法官,我们的家才没有散。”夫妻俩说。
张国刚常常把这个例子讲给书记员听,希望他们多从当事人角度深入做工作。同事们说,对于每一个有希望调解或者撤诉的案子,张法官都愿意在庭前庭后花时间做调解工作。
自2018年4月担任民一庭支部书记以来,张国刚共办理案件607件,结案521件,其中调解撤案333件,调撤率达64%,服判率96.4%。
不吃不喝不拿
他判案总是有底气
张国刚突然离世,他的同事难以接受。
同事甘健全说,张法官是他见过原则性最强的人。从来不跟当事人吃饭;有一个农妇拿来一包茶叶送给他,被他追出门还回去了;张国刚经常到一家医务室量血压,这家医务室有一起纠纷在法院审理,他得知后连忙申请了回避。
“不吃不喝不拿,我判案都有底气。”这是张国刚常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你这么不好说话,不怕这些人出来以后报复?”有人问张国刚。2008年,张国刚受理了朱某兄弟等13人涉黑案,在审理这起涉黑案中,不少嫌疑人家属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张国刚说情,甚至送上重金,都被张国刚拒绝了。涉黑主犯朱某通过手段拿走了受害人蒋某的医药费票据、住院病历等证据。张国刚通过努力为蒋某拿回了医药费、病历等证据,还做通了当事人家属的工作,使受害人顺利拿到了赔偿。
张国刚的女儿张思哲,也在从事与司法相关的工作。张思哲说,父亲喜欢办案子,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的案子,是办案能手。父亲55岁还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业务能力过硬,深深影响了她。
图文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孙婷婷 通讯员王田甜 杨睿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