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大、病害多!秋冬蔬菜大棚如何降湿?妙招来了!


秋冬季保护地设施栽培,很多病害的发生都与设施内湿度过大紧密相关,例如灰霉病、菌核病、细菌性溃疡病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降湿方法。

合理浇水

浇水是导致棚室内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的浇水量,需根据天气、土壤状况、蔬菜种类、生长期及生长势而定,一般应浇小水或隔沟轮浇,切忌大水漫灌。

果菜类蔬菜的定植水和缓苗水要浇透,在结果期要供水充足,其他时期则一般不需浇水。

在棚室内温度较低,特别是不能放风通气时,应尽量控制浇水。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并配合通风排湿。

有条件时,可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以减少灌水量和蒸发量。

增温+放风

棚内温度高了,相对湿度自然就小了,同时,棚室内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快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将湿气排到棚外,达到降湿的目的。在冬季增加棚内光照是提温最关键的措施,菜农可通过擦拭棚膜,增加棚膜透光度,以及悬挂反光幕或补光灯进行增光提温。

通风散湿,要把握好通风时间。早上拉起覆盖物后,先不要着急放风,棚室密闭半小时到一小时,待棚室内温度有所提升后,可通小风排湿,半小时候关闭通风口继续提温,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将温度升高,然后再拉大风口通风。

下午,待温度降到25℃左右时关闭风口,在关闭通风口到放覆盖物这段时间,棚内湿度会有所升高,建议在放覆盖物前半小时,再进行10-15分钟的通风,可有效降低夜间棚内湿度。

操作行覆盖有机物

        在操作行覆盖一些透气性好,而且有吸湿作用的有机物,如稻壳,厚度大概有3-4公分。

这个方法不仅能够减少蒸发,还能起到吸湿作用,从而降低灰霉和菌核病的发生!另外。稻壳透气性好,换茬翻地时被翻到土壤中,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地力,一举多得。

除了稻壳以外,还可以选择粉碎的玉米、小麦秸秆,其吸湿效果要好于稻壳,并且这些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还能释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提高棚内温度和蔬菜的光合作用。

有条件的菜农可以铺设草炭,草炭无味、质地松软,吸水保水性好,富含有机质和腐殖酸。其吸湿效果要好于稻壳和秸秆。用于土壤中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种植行地膜起拱

覆盖地膜能减少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但是如果地膜贴地覆盖,浇水时地膜上面会大量存水,起不到减少蒸发的作用。因此地膜最好起拱覆膜,浇水的时候进行膜下暗灌,就是沟灌的时候,膜撑在沟的中间,地膜把中间掏空了,沟里头浇水。这样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有很好的提高地温的作用。

        避免棚膜结露

棚膜滴水对棚内蔬菜危害比较大大,却容易被菜农忽视。

棚膜滴水滴到植株上,会引发多种病害。如细菌性病害、霜霉病等发生都需要液态水和伤口两个条件,而棚膜水珠滴到植株上,恰恰给这些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

另外,棚内结露滴水使得棚内湿度增加,也有利于多数真菌病害的发生。尤其是连阴天气,棚内温度低、湿度大,病害发生重。

还有,棚内结露会对光线形成折射,使原本透过棚膜的直射光变为散射光,从而造成棚内光照度降低。建议菜农选择大厂家的消雾流滴膜。

当然,棚膜上的消雾流滴剂是有持效期的。一般来说其持效期在3-6个月左右,时间久了棚膜将失去流滴功能。在冬季如果发现棚膜结露严重,可使用有机硅兑水喷雾,提高水滴在棚膜上的延展性,减少棚膜结露。

来源:中国蔬菜协会,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果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