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菜市场最大规模改造完成 市民买菜可追溯产地和品质

沙湖边市集内的每个摊位,都有统一的智能收费系统。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107家关停转向,318家改造升级,10月1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迄今最大规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完成,市民买菜体验焕然一新。

农贸市场又被称为菜市场,“菜篮子”一直是武汉重要民生工程。据悉,纳入武汉本轮改造的菜市场共有425家,107家菜市场因不符合城市规划或不具备改造条件关停转向,这意味着1/4的武汉菜市场 “退场”,另外3/4的菜市场则提档升级,全新归来。

武昌区沙湖边市集由过去的宏祥路生鲜市场改造而成,从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不仅配备了中央空调,各类菜品摆放有序,还可追溯产地。“90后”张妮说:“在这里买菜让人舒适、放心。”

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公益平价专柜里每天低价售卖十余种新鲜蔬菜,还设立直播带货间。蔬菜摊户褚腊祥感慨:“市场环境好了,来买菜的人更多,生活更有奔头了。”

菜市场承载着几代武汉人的生活记忆。武汉大学健康学院谭晓东教授说:“新中国成立后国营菜场是主渠道,农产品统购统销。到上世纪80年代,各种马路菜场兴起,服务民生的同时也带来‘脏、乱、差’。本世纪以来,菜市场历经多轮升级改造。”

此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覆盖面最广、标准最高、投入最大。

对标上海标准化、智慧化、商超化三个等级,今年1月,武汉拉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大幕,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也没能阻挡改造步伐,“解封”第五天即全面推开。

据悉,318家农贸市场,小到600平方米,大到5000多平方米,基本实行“一场一策”。武汉本轮菜市场改造规模、投入均创历年之最,市级财政投入2亿元,带动各类市场再投11.8亿元。

副市长徐洪兰表示,改造后的菜市场,基本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经营设施简陋、信息化水平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食品安全溯源缺失等问题。

“做好民生保障基础工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条件,既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李晓壮副研究员认为,武汉菜市场改造完成后,后续的常态化管理应该多方参与,共同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图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刘睿彻 吴曈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刘睿彻 吴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