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市、州、县(区)农业局(委)、发展改革委(局):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报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0月26日
----------------------------------------------------
附件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0月
目 录
(二)种业布局 16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小龙虾产业是我省农业经济的亮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小龙虾产业,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4〕13号)、《湖北省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及经验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小龙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节庆文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国内外形成了重要影响力。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5年,全省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超过400万亩,比2010年增加23%;产量43.3万吨,比2010年增长40.58%,占全国总产量59.9%、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养殖产值156.8亿元、比2010年增长218%;综合产值(含养殖、加工、流通、餐饮)603.1亿元、比2010年增长482%。
表1: 2013-2015年全省小龙虾产量、面积统计表
序号 | 县市区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序号 | 县市区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
养殖产量(吨) | 面积 (万亩) | 养殖产量(吨) | 养殖产量(吨) | 养殖产量(吨) | 面积 (万亩) | 养殖产量(吨) | 养殖产量(吨) | ||||
全省总量 | 433000 | 400 | 392951 | 347515 | |||||||
1 | 监利县 | 69683 | 58.25 | 63467 | 58546 | 26 | 蔡甸区 | 3012 | 3.57 | 2920 | 2661 |
2 | 洪湖市 | 69260 | 66.56 | 59238 | 51158 | 27 | 云梦县 | 2884 | 3.21 | 2249 | 2199 |
3 | 潜江市 | 41069 | 28.04 | 34324 | 29150 | 28 | 嘉鱼县 | 2847 | 2.78 | 3407 | 2957 |
4 | 石首市 | 21846 | 13.03 | 20347 | 17563 | 29 | 通山县 | 2480 | 2.13 | 910 | 750 |
5 | 黄梅县 | 21065 | 15.89 | 19376 | 18096 | 30 | 应城市 | 2309 | 3.24 | 2199 | 1224 |
6 | 沙洋县 | 20545 | 14.91 | 16400 | 16101 | 31 | 宜城市 | 2146 | 2.05 | 2280 | 4560 |
7 | 公安县 | 17418 | 14.16 | 15807 | 12048 | 32 | 大悟县 | 2071 | 2.24 | 2000 | 1950 |
8 | 钟祥市 | 14293 | 13.60 | 14584 | 13984 | 33 | 东宝区 | 1787 | 3.10 | 1798 | 1762 |
9 | 武穴市 | 13912 | 12.30 | 11043 | 14126 | 34 | 广水市 | 1710 | 2.54 | 1652 | 1466 |
10 | 浠水县 | 9164 | 11.08 | 7304 | 3989 | 35 | 老河口市 | 1619 | 1.98 | 1190 | 1180 |
11 | 蕲春县 | 9071 | 10.85 | 8784 | 6903 | 36 | 黄州区 | 1637 | 1.78 | 800 | 652 |
12 | 京山县 | 9055 | 10.59 | 8594 | 7972 | 37 | 大冶市 | 1468 | 1.78 | 1189 | 695 |
13 | 赤壁市 | 8223 | 10.08 | 7714 | 7803 | 38 | 新洲区 | 1412 | 1.33 | 1500 | 1000 |
14 | 天门市 | 8088 | 10.35 | 8470 | 6750 | 39 | 当阳市 | 1412 | 1.33 | 742 | 569 |
15 | 阳新县 | 7626 | 9.63 | 8527 | 8121 | 40 | 枝江市 | 1336 | 1.33 | 836 | 560 |
16 | 鄂州市 | 7142 | 8.08 | 7910 | 6897 | 41 | 咸安区 | 1333 | 1.76 | 1205 | 1446 |
17 | 荆州区 | 6487 | 8.21 | 6137 | 6392 | 42 | 团风县 | 1237 | 1.67 | 623 | 667 |
18 | 黄陂区 | 5717 | 4.64 | 4703 | 4673 | 43 | 掇刀区 | 1158 | 1.65 | 870 | 856 |
19 | 松滋市 | 5471 | 5.66 | 4712 | 2724 | 44 | 麻城市 | 1017 | 1.12 | 1080 | 779 |
20 | 汉川市 | 4850 | 5.62 | 3350 | 2240 | 45 | 安陆市 | 1066 | 1.16 | 1075 | 1056 |
21 | 孝南区 | 4494 | 3.99 | 4607 | 4592 | 46 | 红安县 | 1054 | 0.93 | 792 | 768 |
22 | 仙桃市 | 4398 | 6.30 | 4493 | 4241 | 47 | 孝昌县 | 631 | 0.75 | 861 | 708 |
23 | 江陵县 | 4015 | 4.00 | 2191 | 1651 | 48 | 英山县 | 578 | 0.73 | 841 | 628 |
24 | 江夏区 | 3492 | 4.02 | 3376 | 3275 | 49 | 崇阳县 | 543 | 0.86 | 577 | 632 |
25 | 沙市区 | 3313 | 3.32 | 3170 | 2985 | 50 | 谷城县 | 509 | 0.38 | 530 | 505 |
2、稳粮增效作用显著,有力推动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等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对稳粮增效、促农增收和精准扶贫起到了明显作用。2015年,全省稻田养虾面积达到286.5万亩,产优质中稻143万吨、小龙虾27.5万吨,为全省农民增收近百亿元。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亩产稻谷500公斤、小龙虾100公斤左右,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相比单一水稻种植效益增加3倍。虾蟹混养、池塘养虾等模式每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潜江市创新发展“华山模式”,通过对土地整体流转、改造和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开展“虾稻共作”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承包农户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的良好效益。通山县通过发展稻田养虾,年产值近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平增收140元,1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种业体系初步建立,繁育技术取得突破
在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湖北莱克集团挂牌成立,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备组建,省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多项重要研究,小龙虾繁育科研资源初步整合。通过集中研发,相继探索出了稻田半人工繁育、水泥池规模化繁育等小龙虾繁育技术模式,小龙虾繁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0-2012年,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在全省建成一批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2013-2015年,省财政投入1亿元支持潜江市建设省级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目前,全省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亿尾。
4、加工产业不断壮大,外贸出口领先全国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小龙虾加工能力、产品质量稳居全国前列。2015年,全省有小龙虾加工企业50家,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小龙虾加工产品5.97万吨、比2010年增加32%,加工产值达到76.8亿元。现有虾仁、整肢虾、虾尾等6大系列28种产品,建成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精深加工生产链,氨盐、壳聚糖、壳寡糖等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20亿元。13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建立了HACCP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产品通过了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出口到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检验合格率和通关率均为100%。2015年,我省小龙虾出口创汇1.71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53%,占全国小龙虾出口总量的65%、连续第9年居全国第一。
5、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市场行情不断上涨
近年来,全国掀起小龙虾餐饮消费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省经营小龙虾的餐饮店超过1.5万家,年消耗原料虾24.7万吨,年产值达332.6亿元。火爆的餐饮需求带动小龙虾价格快速上涨,全省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定点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小龙虾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为45.86元/公斤、连续5年涨幅超过10%。餐饮市场上小龙虾价格比2010年翻了三番,在北京、上海市场上大规格小龙虾卖到28元/只。“互联网+小龙虾”蓬勃发展,凤尾虾、香辣虾等小龙虾产品借助网络平台销往20多个省市,电子商务年营业额突破2亿元。
6、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省委省政府“一鱼一产业”战略的引领下,全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共注册小龙虾商标37个,创建楚江红、良仁2个中国驰名商标,“德炎”中国名牌农产品,楚玉、越胜等5个湖北省著名商标,成功打造潜江龙虾、潜江油焖大虾、虾皇、虾小弟、虾尊等小龙虾知名餐饮和电子商务品牌。“楚江红”小龙虾连续摘获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获得湖北旅游特产精品、湖北市场畅销品牌等称号。“潜江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潜江油焖大虾”荣获“中国名菜”称号。
(二)发展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推进方针。2010年,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引导全省小龙虾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生产经营者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推动小龙虾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二是坚持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省直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对小龙虾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组建工作专班、整合多方资源、落实发展规划,形成了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推动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小龙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育了湖北莱克、潜江华山等多家行业领先的科技型龙头企业,研发推广了小龙虾生态繁育、综合种养、甲壳素精深加工等一大批科技成果,推动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十三五”发展优势、潜力和挑战
(一)发展优势
一是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近年来,我省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农业部、科技部、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大媒体、群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2015年11月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上,我省作了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经验的发言,得到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小龙虾产业并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中国渔业报、湖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年刊发关于湖北小龙虾的新闻、专版数百条(篇)。每年超过1200万人直接参与了小龙虾节、小龙虾生态旅游、虾王争霸赛、小龙虾美食评鉴会等活动,转发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2000多万条,“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引起广大消费者热切关注和点赞。
二是产业基础扎实,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作为全国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更加巩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大的经济规模。科技工作者、农民在小龙虾繁育、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生产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小龙虾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具备了较高的组织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丰富的产业积累,为小龙虾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科教资源雄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省内现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校,水产科研实力全国领先。在小龙虾苗种繁育、健康养殖、食品加工、甲壳素提取、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潜江华山、湖北莱克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内一流的小龙虾科技研发中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地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稻虾共作、虾蟹混养等先进技术模式,为小龙虾健康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潜力
一是市场需求潜力大。据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小龙虾市场需求约为190万吨,其中餐饮需求140万吨、加工需求50万吨,2015年全国产量72万吨,缺口近120万吨。国际市场上小龙虾需求旺盛,美国年消费小龙虾食品约6万吨、80%靠进口,瑞典年进口小龙虾食品超过10万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尚有30万吨缺口。
二是发展空间潜力大。全省稻田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田养虾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600余万亩,目前有300多万亩的面积尚未开发利用。全省现有池塘养殖面积585.9万亩,目前仅有101.9万亩用于小龙虾专养和虾蟹混养,调整品种结构、扩大小龙虾养殖仍有较大空间。
三是产业融合潜力大。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济开发价值超过千亿元。以小龙虾为主题的餐饮节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电子商务等产业正蓬勃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种业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目前我省小龙虾苗种年需求量在100亿尾(自繁自育除外),而现有苗种繁育场的产量仅10亿尾,苗种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农民普遍采取“投一年管多年”的方式,绝大部分小龙虾近亲繁殖,导致苗种质量差、种质退化,投入生产后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二是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有待完善。我省已建立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甲壳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小龙虾良种选育、人工繁育、高效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但由于缺乏持续稳定支持,一些新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三是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小龙虾流通主要依赖小商贩和分散的小市场,生产者定价话语权低,大量利润被中间流通环节剥夺。加工、餐饮业发展迅猛,但企业职业经理人、工厂技工、厨师等职业化人员队伍小、数量少、不稳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够,经营管理不规范,未能发挥降成本、抗风险、增收入的规模效益。
四是疫病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小龙虾疫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工作经费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疫病监测范围小、样本采集与检验分离、技术指导能力薄弱,缺乏重大疫病突发事件紧急应对机制。近几年,我省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制约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出口贸易拓展难度加大。作为全国小龙虾出口主要地区,我省对外贸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受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壁垒加码,2015年欧盟调整对我国小龙虾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以外的关税由7%上调至20%;美国多年来对我国虾仁出口实行反倾销调查,导致省内出口龙头企业每年耗费数百万元用于应对反倾销官司。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和挖掘闲置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小龙虾养殖,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推进现代化、精深化、环保化加工,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和国内外市场拓展能力,打造国际化品牌和可追溯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小龙虾产业链条不断向餐饮、旅游、工业、文化等领域拓展,实现由传统农业、特色产业向现代农业、综合产业跨越,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根据资源、气候、设施条件,合理布局小龙虾产业,杜绝盲目发展。协调好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以牺牲粮食产量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小龙虾产业。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进入小龙虾产业。加大对小龙虾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小龙虾产业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小龙虾产业发展。
——龙头带动,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带动能力强的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连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生产。支持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支持深度加工和流通多元化发展,加快向工业、旅游等方向延长产业链条。
——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优化小龙虾生产布局,支持优势产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小龙虾产业化,带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集中资金、技术重点突破种业发展瓶颈,推动小龙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小龙虾选育繁育、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质量监管水平稳步提高,生产布局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虾农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繁育、养殖、加工、流通、餐饮、旅游产业链条显著拓展,综合产值超过1300亿元,将我省建成全国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健康养殖示范中心、加工出口中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展示推介中心。
——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超过70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550万亩,池塘养殖面积150万亩;养殖产量达到96万吨、年增长17.26%;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种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遗传育种、良种选育和规模化繁育、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提升,标准化苗种生产基地年供给能力达到45亿尾、年增长35.1%;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示范带动全省小龙虾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加工增值能力大幅提升。加工小龙虾原料35万吨以上,生产成品13.5万吨,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年增长21.1%,其中甲壳素精深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
——市场流通体系稳步优化。流通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流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流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加快拓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3亿美元。
——餐饮文化产业加快拓展。连锁餐饮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节庆文化、展会贸易水平持续增强,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度加快提升,餐饮、文化、旅游产值达到700亿元,年增长16%。
——生态保护能力稳步提升。稻田养殖模式下,农田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与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相比分别减少30%和70%以上,秸秆还田率达到100%。池塘养殖模式下,排放达到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
表2:“十三五”时期小龙虾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 ||||
类别 | 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养殖 | 产量(万吨) | 43.3 | 96 | 17.26% |
面积(万亩) | 400 | 700 | 11.8% | |
稻田养虾面积(万亩) | 286.5 | 550 | 13.9% | |
池塘养虾面积(万亩) | 101.9 | 150 | 8% | |
稻田养虾单产(公斤/亩) | 96 | 120 | 4.6% | |
池塘套养单产(公斤/亩) | 154 | 200 | 5.4% | |
标准化苗种繁育量(亿尾) | 10 | 45 | 35.1% | |
加工 | 小龙虾加工能力(万吨) | 30 | 35 | 3.13% |
消耗小龙虾原料(万吨) | 17.91 | 35 | 14.3% | |
小龙虾加工品总量(万吨) | 5.97 | 13.5 | 17.7% | |
经济 | 养殖产值(亿元) | 156.8 | 350 | 17.4% |
加工产值(亿元) | 76.8 | 200 | 21.1% | |
餐饮、文化、旅游产值(亿元) | 332.62 | 700 | 16% | |
流通增加值(亿元) | 36.9 | 50 | 6.3% | |
综合产值(亿元) | 603.1 | 1300 | 16.6% | |
出口创汇(亿美元) | 1.71 | 3 | 11.9% | |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 2 | 100 | 218% |
四、重点任务
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提高现有产业发展规模和深度的同时,努力向休闲、文化和旅游业拓展,着力构建小龙虾养殖业、种业、加工业、流通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体系,助推产业精准扶贫。
(一)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养殖业
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示范推广和应用“稻虾共作”等生态养殖模式,合理推广虾蟹混养、温棚养虾等技术,稳步扩大小龙虾生产规模。加快推进土地、水面有序流转,开展池塘、稻田等生产条件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养殖示范基地和加工原料基地,促进小龙虾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提高抗病能力和个体规格。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禁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禁用药品。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完善疫病应急方案,加快病害防治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二)着力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先进技术、仪器设备,联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快提升良种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加强良种推广应用,积极采取良种补贴、协议回收等方式,构建育种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农民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稻田生态自然繁育模式,加快规模化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与养殖业相配套的苗种生产。开展遗传育种和良种选育,作好人工繁育、工厂化育苗等方向性技术储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继续在我省天然捕捞水域实施小龙虾禁捕期制度。
(三)深度发展先进环保的加工业
深入贯彻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战略,积极向各级政府争取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的有关政策,加快推进小龙虾加工园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引导经营主体加快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壮大一批装备先进、管理过硬、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加大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断向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拓展。指导企业推行HACCP等国际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加工、运输全程质量可控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友好型加工,积极采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严格实施生产废水达标排放。
(四)积极发展现代化的流通业
加快池边塘头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实现产地和销地市场有效对接。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依托国内大型物流集团构建全程冷链配送体系。联合商务、质检部门推进出口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出口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积极做好品牌打造、展会推介、产销对接、信息服务与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营销促销,打造全国最大的小龙虾电子交易中心。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在全国开设专卖店、电商配送点和餐饮连锁店。
(五)引导发展多元的文化旅游业
支持各地举办龙虾节等特色推介活动,打造小龙虾节庆文化品牌。结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建设一批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度假村。积极联合旅游、商务部门,加强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集旅游、餐饮、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区。引导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开展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现场体验,拓展观光经济。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商贸推介、文化展示、品牌宣传于一体的小龙虾主题商业区。力争通过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我省小龙虾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全球知名的小龙虾文化旅游中心。
(六)大力推动产业精准扶贫
面向我省贫困县、镇、村,因地制宜地开展小龙虾养殖业,重点推广稻田养虾。作好技术推广服务,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推广骨干和农村生产带头人,通过推广人员分片包干负责技术服务和示范户带动,确保农民掌握小龙虾生产技术。支持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规范管理,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土地,建设“稻虾共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和稻田生态繁育示范基地,鼓励采取反租倒包等形式引导农民开展适度规模生产。切实做好扶持政策、市场价格、行业动态等信息服务,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
(七)有效推动信息化发展
建立健全小龙虾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作好技术支撑与行业服务,形成水产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相关行业部门与乡村农业、水产服务机构配套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加快质量可追溯平台建设,实现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管控。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成果研发转化、技术推广服务、疫病防治诊断于一体的科技服务机制,为小龙虾产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销售,提高小龙虾产业适应市场、拓展市场的能力。
五、产业布局
(一)养殖布局
在巩固江汉平原主产区的基础上,大力向鄂东地区拓展,带动鄂南、鄂北地区的小龙虾养殖。
1、稻田养虾
示范区:潜江市、监利县、钟祥市、汉川市、黄梅县、赤壁市。
主产区:洪湖市、公安县、石首市、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县、松滋市、沙洋县、京山县、孝南区、应城市、天门市。
拓展区:鄂州市、浠水县、武穴市、蕲春县、黄州区、团风县、红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阳新县、大冶市、安陆市、云梦县、江夏区、新洲区、蔡甸区、黄陂区、枝江市、当阳市、老河口市、宜城市、东宝区、掇刀区、孝昌县、大悟县、咸安区、嘉鱼县、通城县、通山县、崇阳县、广水市、仙桃市。
2、池塘养虾
示范区:洪湖市、沙洋县、武穴市、潜江市。
主产区:荆州区、松滋市、监利县、钟祥市、京山县、黄梅县、赤壁市、天门市、仙桃市。
拓展区:浠水县、蕲春县、新洲区、蔡甸区、黄陂区、阳新县、当阳市、老河口市、鄂州市、孝南区、黄州区、咸安区、广水市。
(二)种业布局
按照示范带动、提升能力、供给本地、辐射周边的要求,对小龙虾养殖主产区进行种业供给配套,大力建设规模化繁育示范基地,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开展小龙虾良种场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形成稳定的良种供给和种质保障能力。
示范区:潜江市、鄂州市、黄梅县、监利县、赤壁市
重点生产区域:新洲区、江夏区、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洪湖市、当阳市、老河口市、沙洋县、钟祥市、孝南区、孝昌县、应城市、汉川市、蕲春县、武穴市、通山县、广水市、仙桃市、天门市。
良种场建设:争取在潜江市、鄂州市创建2家小龙虾国家级良种场,在阳新县、监利县、洪湖市、沙洋县、钟祥市、应城市、汉川市、武穴市、浠水县、蕲春县等地创建10家省级小龙虾良种场。
种质资源保护:在梁子湖、洪湖、长湖、西凉湖等湖泊加强小龙虾野生种质资源保护。
(三)市场流通布局
根据小龙虾养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需求,在现有流通体系基础上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交易市场,实现产地与销地有效连接、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
区域批发市场:潜江市、鄂州市、洪湖市、孝南区、蕲春县。
产地批发市场:新洲区、阳新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当阳市、老河口市、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县、汉川市、浠水县、武穴市、黄梅县、赤壁市、广水市、仙桃市、天门市。
(四)加工业布局
围绕小龙虾加工现有基础条件和养殖、流通布局,集中扶持壮大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和园区。
示范区:潜江市、洪湖市。
主产区:新洲区、黄陂区、公安县、监利县、沙洋县、浠水县、广水市、仙桃市。
拓展区:石首市、鄂州市、钟祥市、应城市、黄梅县、武穴市、蕲春县、京山县、赤壁市、天门市。
六、重点工程
(一)良种选育繁育工程
创新支持方式,新建50个小龙虾连片稻田生态自然繁育示范基地。加强良种场建设,争创2个国家级、10个省级小龙虾良种场。提升省级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设施装备水平,加强研发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配套,打造国家级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
(二)科技研发创新工程
以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整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科技资源,联合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提升甲壳素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实现医药级甲壳素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选育抗病强、生长快、个体大的小龙虾良种,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标准,开展育种理论、方法、遗传机理等基础性研究。开发5-10个适应市场需求的加工新产品,研发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和加工保鲜工艺。集成3-5个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小龙虾科研实力和国际知名度。
(三)职业技术培训工程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每年培养100名小龙虾经营管理人才、500名技术推广骨干和10000名养殖示范户。依托潜江市小龙虾职业学院,每年培养1000名餐饮名厨和200名电子商务人才。联合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培养50-100名研发人才和10-15个研发团队,组建一个国际领先的小龙虾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四)电子商务推进工程
支持生产企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联合做强小龙虾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构建专业服务团队、国际营销渠道和全程物流配送,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集标准制定、定价发布、货物交收、品牌营销、战略发展于一体的集散中心。打造1-2个电子商务示范区,培育20-30家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养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引导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在主流电子商务平台设立50-100个专卖店、旗舰店,在全国主要消费市场建立1000家线下体验店和配送点。支持流通龙头企业构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五)疫病防控工程
依托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建立小龙虾疫病测报工作机制,对全省50个主产区定期开展疫病测报,制定重大疫情应急预案。组建疫病防治专家团队,研究病理学、疫病诊断和防控技术,制定小龙虾疫病防控技术操作规程。
(六)生态健康养殖工程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开展“稻虾共作”生产,年开发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等农业闲置资源60万亩,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成100个连片“稻虾共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以推动养殖标准化、提高防病抗灾能力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目标,推动老旧小龙虾池塘、养虾稻田实施标准化改造。
表3:小龙虾“十三五”重点项目投资估算表 | |||||
序号 | 建设项目 | 建设规模 | 主要建设内容 | 总投资(万元) | |
合计 | 80000 | ||||
1 | 稻田生态自然繁育示范基地 | 50个、每个1000亩 | 土地挖沟、修整,建设进排水设施、防逃设施和水质净化设施,道路硬化,配套电力、增氧设施,购亲本 | 30000 | |
2 | “稻虾共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 100个、每个1000亩 | 土地挖沟、修整,建设进排水设施、防逃设施、水质净化设施、电力设施,购苗种 | 28000 | |
3 | 科技研发 | 实验基地、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实验耗材、技术攻关 | 8000 | ||
4 | 电子商务交易中心 | 冷链物流、质量检测、产品标准制定 | 10000 | ||
5 | 职业技术培训 | 委托培训 | 1000 | ||
6 | 疫病防治 | 病原学、诊断和防控技术研发,疫病监测预警,防控操作规程制定 | 3000 |
注:投资资金由、企业、个人的投入资金和财政资金组成
七、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省农业厅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商务厅、旅游局、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应结合地方现代农业、餐饮旅游等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对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农业、水产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依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现状,科学指导小龙虾产业发展,协调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和重大工程实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省级财政采取因素法分配,切块下达资金到县,由县级整合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小龙虾产业。省发改委在实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工程建设中,优先安排有关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项目建设,重点对小龙虾良种选育、生态健康养殖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给予积极支持。省科技厅重点开展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小龙虾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土地、水利、交通、电力、税务、扶贫办等部门把小龙虾产业作为农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来支持,在税收、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将小龙虾产业纳入国土整治、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项目中统筹推进。省商务、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小龙虾出口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创建,积极开展贸易壁垒应对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环境。各地水产主管部门要利用基金等金融手段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推进养殖权证抵押质押贷款。
(三)强化行业标准和技术推广
开展小龙虾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从环境、繁育、养殖、投入品到捕捞、运输、加工等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完善小龙虾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养殖关键控制点,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完善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校企社广泛参与的小龙虾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技术推广首席专家制度。大力创建小龙虾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加强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培训,不断提升我省小龙虾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
(四)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
规范管理各级小龙虾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带动功能,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加快小龙虾合作社培育,着力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切实发挥合作社联结千家万户与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产经营服务。进一步加强“企业+合作社+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广泛参与的组织化形式,提高我省小龙虾产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深化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挖掘小龙虾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加强小龙虾系列品牌的创新、整合和管理,打造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经营知名品牌,依托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多时空的深度宣传,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的推介营销活动,不断提高我省小龙虾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强化协会的行业引导作用,大力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美国波士顿水产展等国内外主流展会,切实发挥品牌优势和抱团效应,推动国内外贸易稳步增长。
(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三项记录”,不断提高“三品一标”产品覆盖面。加大小龙虾产地日常抽检、专项督查和执法力度,严查违禁药品使用。加强小龙虾苗种质量安全监管,严肃处理经营假劣小龙虾苗种行为。大力开展小龙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源头管制、定期抽检、全程监管”的监管机制,打造“政府+企业+电商+交易平台”多方负责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小龙虾质量安全。联合主流媒体、权威医疗机构对小龙虾食品安全虚假消息进行科学辟谣,定期公布全省小龙虾质量抽检结果。
来源: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