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病害防控技术

一、疫病防控措施

1、水体消毒杀灭病原菌。水灾后的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浆、地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外来水源等,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使用剂量: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0克)、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03-0.04克,以溴氯海因计)、聚维酮碘(每立方米水体1-2克,含有效碘1%)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2、死鱼无害化处理。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捞出病鱼、伤鱼、死鱼和其他杂物,不能食用的养殖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方法为:在远离养殖池塘处挖1.5米深的坑,把死鱼放入,每层死鱼间加入生石灰和漂白粉后填上土。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3、缓解鱼虾的应激反应。水灾过后,鱼体大多还处于应激状态,全池泼洒维生素C或葡萄糖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殖动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

4、渔具设施消毒。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要用漂白粉或甲醛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对于渔业生产用的船只、网具、饲料盛装的器皿等同样要用漂白粉或甲醛进行消毒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

5、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要加强病害监测和预报工作,扩大测报范围,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基层,指导渔民开展病害预防工作。

二、鱼病防治措施

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面,主要介绍三大类鱼病的治疗方法。

1、鱼类细菌性疾病。水灾过后水中各种细菌病原易滋生繁殖,鱼病易发,主要易爆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菌毒双杀等国标渔用药物泼洒消毒;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维生素C、大蒜素、EM菌、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

2、鱼类病毒性疾病。鱼类病毒性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目前,鱼类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鱼类病毒性疾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管理,从源头管理抓起,保证水源和饲料不带病原、禁止引进感染疫病苗种和卵,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重视鱼场日常消毒工作和病鱼无害化处理,增强疫病的防控意识。

3、鱼类寄生虫类疾病。寄生虫的种类不同,适宜生存的水体环境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在水质恶化的肥水池中原生动物较多,如车轮虫;在清瘦的水池中甲壳动物较多,如中华鳋、锚头鳋等。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 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杀灭甲壳动物(如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时,一般选用90%晶体敌百虫0.2-0.5mg/L。

三、几种重大疾病的防治措施

1、草鱼出血病

主要症状: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每10天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或者季胺盐络合碘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预防用法用量:按0.5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投喂,连续投喂3天即可;治疗用法用量: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药物处理方法同前,拌饲料连续投喂5-6天即可)。使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是预防草鱼出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采取高渗浸泡法:适用于10厘米以下的鱼种,先将鱼在2%食盐水中浸泡2-3分钟,然后转入5-10%疫苗液(池水稀释),浸泡5-10分钟即可。浸泡液重复使用时需要添加适量疫苗液以保持疫苗浓度。夏花鱼苗浸泡:采用尼龙袋充氧浸泡,疫苗浓度2-3%,浸泡30-60分钟即可;因运输而延长浸泡时间对鱼苗无影响。

2、主要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

主要症状: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鲫、鳊、鲢、鳙、鲤等,病鱼主要表现为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鳃丝灰白显示贫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剖开腹腔,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

防治方法: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或者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等消毒药物一次即可;内服恩诺沙星或者氟苯尼考效果显著,其剂量与用法为: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连续服用3天。此外,该病对拉网操作非常敏感,在拉网前1-2天,全池泼洒一次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0.5克)或者拉网操作后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3、黄鳝出血病

主要症状:养殖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鱼体应激以及病原菌感染是该病的主要原因。水灾后,因养殖环境条件的剧变,极易诱发黄鳝出血病的暴发。患病鳝鱼不摄食,全身发红、出血。黄鳝出血病是网箱养殖黄鳝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黄鳝摄食正常时,在其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0.05-0.1克每公斤鱼体重,连续投喂2-3天)或者氟苯尼考(0.02-0.05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2-3天),可有效预防黄鳝出血病的发生。治疗黄鳝出血病时,可以全池泼洒(含网箱)强氯精(每立方水体0.3-0.4克)或者二氧化氯(0.2-0.3克),同时内服氟苯尼考即可(0.05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2-3天)。

4、河蟹病毒病

主要症状:河蟹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水灾后由于池塘环境改变、水质变化、水草减少等原因,极易诱发河蟹病毒病发生与流行。胸足痉挛发抖,病蟹上岸、上草,不摄食;吐出的水泡先呈黄绿色,后变为棕黑色。

防治方法:改善养殖环境与水质,尤其是水灾后,要适当降低水位,以便水草恢复,泼洒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提高透明度,避免剧烈操作加重河蟹的应激反应,投喂精饲料并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能力;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可以有效杀灭水体中的病毒。疾病发生后,可以连续泼洒聚维酮碘2-3次,间隔一天泼洒一次;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用法与用量为: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制成药面或药饲投喂,连续投喂4-5天即可。防治河蟹的病毒病时,一定要保证河蟹吃进足够量的药物;此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病毒西药(如病毒灵,剂量:0.05-0.1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3天即可),其效果更为显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及时捞出病蟹和死蟹,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并深埋。切忌将患病池水外排。

另外,固着类纤毛虫病也是河蟹在灾后容易发生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锌,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3-0.5克;严重时,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1-2克,隔3天再用1次,用药后适量换水。

5、小龙虾白斑综合症

主要症状:小龙虾暴发性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造成大量死亡,通常死亡小龙虾体表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确诊该病。

防治方法:预防小龙虾病毒病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免疫促进剂,如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提高小龙虾的抗病毒能力。小龙虾病毒病治疗措施与“河蟹病毒病”相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及时捞出病虾和死虾,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并深埋,切忌将患病池水外排。使用聚维酮碘等碘制剂每立方米水体0.3-3.5克,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5克,全池泼洒,每半月预防一次。症状严重时:用0.2%维生素C+1%的大蒜+2%双黄连,加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如发现有虾发病,应及时将病虾捞出,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

6、中华鳖腮腺炎病

主要症状:外观口鼻流血,脖子红肿现象较多,肛门流血,生殖器脱肛外露,四肢及腹部臃肿较少。底板呈自然体色占多,除了头与颈的接合部有微红肿大,其它整个体表光泽滑润。解剖腹腔没有充血积水现象,少数肠胃有少量食物。肝脏呈土黄色或褐黄色,有少数呈灰黑色。咽喉部绒毛膜臃肿泛白,舌部充血,腮下发红并肿大。

防治方法:隔离发病中华鳖,或将病鳖挑出后深埋或烧毁。治疗可用10%聚维酮碘溶液每立方米水体0.3克,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天。中华鳖疖疮病的治疗: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公斤体重200毫克,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7天,同时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4克或1.2克,全池泼洒,2-3天1次,连用2次。

7、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

主要症状:病鱼离群,反应迟钝,摄食减少或停止,典型症状头上尾下悬垂水边,有时痉挛或螺旋游动。腹部膨大,鳍基、眼部和背部、体侧、腹部、颌部、鳃盖有出血点、出血斑。深色皮肤区出现淡白色斑。有的病鱼头部、躯体皮肤发生腐烂,眼球突出。鳃丝苍白有出血点。肌肉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腹腔有积水,肝水肿,脾、肾肿大,胃膨大,肠扩张。

防治方法:养殖户切忌在温度上升的过程中过量投喂饲料,避免引起肠道败血症、肠套叠症以及呼肠孤病毒病。每10-15天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杀灭病原菌进行预防;每10-15天可内服恩诺沙星(剂量为每公斤鱼体重0.1克)、或者氟苯尼考(剂量为每公斤鱼体重0.05克)2-3天,预防细菌感染。

8、常规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白头白嘴病等,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虽然细菌病原不同,但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相似性。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对烂鳃病效果显著;全池泼洒1-2次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或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或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等对细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在防治肠炎、赤皮、疖疮等细菌病时,可以适当添加大蒜素(每公斤体重0.2克)、或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拌饲料内服,连续服用3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