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防虫网除了阻挡害虫进棚,还能够调节气温、土温以及湿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蔬菜“经济适用房”,有什么神奇之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高建明介绍新技术中的物理饿虫法。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张民辉种的菜长势不错,绿油油的菜叶光滑饱满,一旁的黄色粘虫板也没有粘到“漏网之虫”。而与之相邻的菜地,按传统方法搭建的敞开大棚里,菜叶上有不少虫眼。
“多亏这个‘经济适用房’!”张民辉说,海南夏季高温多雨,虫害多发,这种简易防虫网,解决了他多年来高成本、难种菜的烦恼。
张民辉口中的“经济适用房”,正是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高建明博士团队发明的简易防虫网。
成本更低更环保
在海口市城西镇苍东村,有部分菜地应用了成本更低、更环保的防虫网新技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调研报告显示,夏季蔬菜种植成本高,有一部分花费就是在建大棚和防控病虫害上。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鹏介绍,目前大多菜农使用的传统钢管蔬菜大棚,每亩造价1.5万元,因为台风暴雨的影响,每年还需投入2000元至3000元来维修大棚。
据调查发现:菜农原本是通过加盖大棚进行菜地防虫,但实际上,很多大棚的大门却敞开着。
“大棚内气温高,湿度大,叶菜容易发病,不得不敞开门让菜地空气流通。”当地菜农说。
大门敞开,大棚的防虫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很多菜农在大棚内分块种植蔬菜,分批收割,确保随时有菜卖。但这样的缺点是,不能同种同收,一块菜地的虫子如果没有被及时杀灭,就会迁飞性传染给其他菜地的蔬菜。”高建明说。
有没有一种既防风雨、虫害,又降低成本的大棚呢?
“跳甲虫是给蔬菜造成重大危害的害虫之一,实验主要瞄准它,虽然这种虫子抗药性强,但没有虫子是饿不死的。”高建明决定采用更环保的物理饿虫法来除虫。
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记录物理饿虫和测试纱网防虫性能的实验过程:3月13日,天气:毛毛雨;虫类:跳甲虫。开始饥饿时间3月10日,饿死时间3月17日;5月8日,将几百只跳甲虫分装后放在人工气候箱,并在网袋外放叶菜诱虫逃出……
经过2个多月的摸索,高建明团队的“可大幅度减药增产的防虫网新技术”逐渐成形:用塑钢替代部分钢管搭建防虫网,每亩造价可降至3000元;用29目密度的纱网,防虫效果最好;棚里的蔬菜采收后立即清除残叶及杂草,晾地7天,如此进行物理饿虫后再开始下一轮种植。
从吃“闭门羹”到成“活招牌”,全国多地效仿
研究有了成果后,高建明时常跑到苍东村菜地和菜农“套近乎”,希望推广防虫网新技术,但却吃了不少“闭门羹”。
农业科研人员和有几十年种菜经验的菜农比,谁更懂种菜?“我们种了这么多年菜了,这些技术根本没有用,你还是走吧!”有菜农和他说,曾经有科研人员来村里搞实验,结果却让菜农亏得厉害。
高建明听后十分感慨:“科技成果要想走出实验室,归根结底还是要技术过硬。我们的技术已经经过两年的反复论证,心里有底了!”
为了消除菜农心中的芥蒂,他决定用团队的科研项目资金,资助苍东村菜农覃日才先用上新技术。
在高建明的帮助下,半信半疑的覃日才在自家的菜地里搭建起了新的防虫网。搭建过程简单方便,防虫效果也很明显,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覃日才算了一笔账:搭建1亩简易防虫网的费用约为5000元,是一亩传统钢管大棚三分之一的价格。以种植1亩叶菜为例,由于病虫害减少,种一茬增产500斤,每斤按2元计算,多收入1000元,同时还可减少除虫和人工成本200元,合计每亩每茬增收1200元。一年按种植6茬叶菜计算,多收入7200元。
覃日才的试用成果成了新技术的活招牌。在他的带动下,苍东村已有包括张民辉在内的10户菜农应用了防虫网新技术。海口周边还有不少菜农主动找高建明“求技”。
目前,“可大幅度减药增产的防虫网新技术”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已在海南的海口、文昌、澄迈、白沙等市县,以及在湖北、广东、广西、辽宁、吉林等地推广。
搭棚技术超级简单
搭棚操作超级简单,仅需5000多元就能实现。首先是根据地块的长度和宽度算出来所需钢管的数量,在地里按照一定的规格安插下去,然后在钢管的上中下三个部分牵上几根塑钢线,加固框架用于防风,再盖上防虫网,最后用上几根塑钢线在外部缠绕固定。这样,一个简易的防虫网就搭好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