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一辈子,可以享享清福了,干嘛还要折腾一把‘老骨头’?”这是5年前,张友山亲朋好友们的共同劝说。
对一穷二白、负债累累的田垅村,从原黄石市工商局退休的张友山放弃了颐养天年的美好生活,屏蔽了亲友的劝阻,带着行李和“药瓶”,远离北京的家人,孤身一人踏上了返乡的路……
5年前的田垅村有两顶“帽子”:一顶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顶是“省建档立卡贫困村”。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前来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张友山下定决心要摘掉这两顶“帽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关键是抓班子带队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榜样是最好的说服。”这就是张友山的理念。为了改变村“两委”作风,张友山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值班值守,带头治环境做卫生,带头为群众解难释疑……与此同时,在党支部进行了思想、组织、制度、财务和环境“五项整顿”。
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关键在苦干实干。面对“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了张友山的“头等大事”。
在张友山的带领下,先后制定了田垅村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一件接着一件做,一事接着一事办,久久为功、积小成大。近百亩的葡萄种植园投产,18亩养鱼池建成,25亩土地得到复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3家发展到7家,村产业经济从无到有,村集体收入2015年实现“零”的突破,2016年达到5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2万元。
随着“家底”的越发厚实,几年来,田垅村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健身活动广场相继建成,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组,各湾门口塘经过整修旧貌换新颜……这一桩桩实事,让田垅村的各项事业飞速推进。
“回村工作几年了累不累?——累!”
回村虽然只有5年,却是张友山有生以来遇到最大挑战的时期:生活中的洗衣、做饭,身体上的旧病、新疾,工作时的误解、挨骂......
一次赴京办事,北京西站离他家步行也就20分钟,他孙女在电话里哭着说:“爷爷,到了北京为什么不回家,难道您就不想我们吗?”那一刻,他只能自己咽下苦楚,默默登上返程的列车……
“当初的选择值不值?——值!”
当肢体残疾的村民黄大庆和8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对整修房屋的事情连声道谢的那一刻,张友山说:“自己再苦,也是值得的!”
当村民喜笑颜开,走上新修的湾组公路的那一刻,张友山说:“自己再累,也是值得的!”
当男女老少聚坐在新建的文化广场,看电影、听戏曲的那一刻,张友山说:“自己再难,也是值得的!”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田垅村的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田垅村由“后进”变“先进”,党支部先后被黄石、大冶两级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型党支部”;其个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全省优秀离退休干部”“新时代共产党员楷模”。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张友山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还计划引进苎麻产业,一期规划种植60亩,同时重点抓好果蔬基地、蘑菇基地的发展,力争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黄宁 通讯员 曹鹏 责任编辑 谢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