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竹根滩镇朱湖村方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350亩毛豆喜获丰收。6月10日早晨,合作社组织周边近百名村民收毛豆。 2月18日以来,该合作社抢抓复工复产,带动2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不容易啊!”6月10日,潜江市扶贫办副主任刘伟翻看完最新的全市就业精准扶贫数据后,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
潜江有序解封后,受疫情影响,多达20573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时找不到工作。全市上下多措并举,为他们“找事做”,截至6月1日,该市贫困劳动力已务工19297人。
专车跑起来,送打工者外出务工
6月10日,温州市爱好笔业有限公司厂房内,潜江市渔洋镇桥头村村民袁作姣与72名同乡忙着赶制一笔新订单。
51岁的袁作姣是贫困户,丈夫重病,一家三口的生计主要依靠她外出务工维持。疫情期间,因原务工企业运转困难,袁作姣没有收到返工通知。
潜江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熊宣华说,一些务工贫困户,受技能、身体状况等客观条件制约,多从事一些简单的岗位工作。受疫情影响,被辞退的几率更大。仅在渔洋镇,像袁作姣这样在疫情期间急着找工作的贫困户多达1230人。
3月初,镇里解封,这让没工作的袁作姣更是着急。为了帮助这些贫困户外出务工,该镇就外出务工人员需求进行统计调查,并成立专班,与外地用工需求比较集中的企业联系,主动做好返岗服务。同时,鼓励一批务工经验丰富的“工头”,利用其长期在外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带领贫困户外出务工。
好消息传来:温州市爱好笔业有限公司复工复产,需要工人。渔洋镇、潜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与温州方面对接,办理两地通行、交接等手续,并为72名返岗务工人员落实专车,袁作姣等10名贫困户也在这批务工人员当中。
自3月以来,潜江已陆续向省外集中发送务工专车超50批次,出省务工的贫困户人数已达6036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为确保一批批专车能跑起来、工人能进厂,该市以“精准”为要,推进就业扶贫攻坚战。
早在1月底,该市就通过各区镇处、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进行摸底,掌握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总体状况,其中实名制统计全市有就业意愿人员5.8万人,其中到省外就业3.7万人,市外省内就业1.5万人,市内就业0.6万人,贫困劳动力有20154人。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该市再做好企业和在潜农民工的双向对接。为鼓励他们外出,该市还对在省外务工和市外省内务工的贫困户分别提供500元、300元的交通补贴。
企业转起来,激活劳务市场
6月4日一早,潜江市龙湾镇郑家湖村,人们或忙着整理虾田,或骑着自行车进厂上班。村支部书记郑青龙高兴地说:“村里240名贫困户,现在人人在外都有事儿干。”
在郑家湖村,240名贫困户工作问题让当地干部很是操心。
贫困户郑锋去年靠在镇上打零工,有2万多元收入。疫情期间,因为无事可做,家里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家底慢慢掏空。
3月13日村子解封,郑锋等贫困户找不到工作,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如何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龙湾镇开始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随着一个个困难和障碍被扫除,至3月底,龙湾镇有9家企业复工复产。
企业重新运转起来,激活当地劳务市场。3月27日,一场招聘会在郑家湖村举办,9家企业进村招工,包括郑锋在内的160余村民就近找到工作。
疫情之后,潜江先后制定《关于做好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潜江市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原则,超前谋划,分级、分层、分片有序推动全市企业复工复产:
3月底,该市9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4月初,潜江龙虾城复市,该市餐饮业有序恢复堂食;
……
数据显示,该市目前已有13261名贫困户在市内务工。
关怀多一些,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
6月9日下午3点,潜江竹根滩镇朱湖村贫困户朱名安清理完村二支渠的杂草,又转头去管理自己的4亩田。
根据村里安排,朱名安每月定期打扫村里两座公厕,清除河渠垃圾和杂草,一年可领到6000元工资——这是潜江在疫情期间专门为贫困户设立的临时公益性岗位。
朱名安64岁,有慢性病,去年在村里乐队敲锣赚了2万多元。今年,乐队没活干,身体差、年纪大的朱名安又很难进企业打工。
为解决像朱名安这类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的就业难题,该市于4月开始要求在全市387个村设立期限为一年的临时性岗位,其中贫困村不少于4个,非贫困村不少于2个岗位,工资根据各村集体收入实际,与贫困户协商确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潜江绝大部分贫困村都恢复“造血”功能。如朱湖村靠运营光伏电站、租赁鱼池等一年集体收入达6.5万元,足以支撑4人工资。
目前,该市已开发临时性村级扶贫公益岗位800余个。这些公益性岗位的设立,将帮助像朱名安这样的贫困户度过疫情困难时期。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责任编辑:谢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