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苗圃基地、脆枣园帮助农民增收 钟祥深度贫困村计划分红50万元

鱼池村的苗圃基地

“上周市里的绿化管理处,已经跟我们预订了1万棵杉树苗。去年我们从利川1.4元一棵买回来,现在一棵能卖3块钱啦。”前日,钟祥柴湖镇鱼池村的杉树基地一片郁郁葱葱,驻村工作队员张卫国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在杉树林的北边,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蓝色的多晶硅组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杉树林的南边,刚建起的花卉大棚里,几个农民正在浇灌姜荷花的幼苗。相邻的蔬菜基地里,清早刚采摘的新鲜辣椒已经称重打包好,准备送往荆门东方百货超市。

“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太大啦!没想到过去的穷窝窝,现在变成了香饽饽。”看着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的游客,正在枣园里干活的村民全国选感慨万千。

柴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支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4.9万河南淅川群众离别故土,辗转搬迁至柴湖,在芦苇荡里垦荒造田、重建家园。直到2018年,鱼池村仍然是柴湖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全村327户1235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村集体更是负债近300万元。

当年5月,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何辉几经打听,引进了两家合作社,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全村1380亩耕地,继续种植农作物。

“到年底我们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每亩地的纯收入是4000元,而算上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收入,村民从每亩地中得到的收益只有1000元。虽说收入比以前高一点,但也没挣多少钱。”算过账,何辉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如何才能把村里的支柱产业,变成每家每户的增收项目呢?

经过深思熟虑,何辉提出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清理中收回的集体耕地、水面、宅基地以及流转的农户土地,全部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的盈利按比例给村民分红。

村统筹,社经营,户参与,再分红。按照这种模式,2019年,鱼池村争取扶贫等项目资金,建起了3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70亩杉树(含水杉)基地和40亩脆枣园。

今年,鱼池村9口堰塘全部种上了莲藕,投放了鱼苗,90亩蔬菜实现与超市、学校食堂产销对接,30亩花卉大棚租赁给园艺企业。同时,利用村道两侧和空闲地栽种了10亩木槿、法国冬青苗木,村民之家也正式营业。

“今年,光伏发电我们已经收入了近30万元,预计村集体合作社至少能创收70万元。我们拿出70%(约50万元)给全体村民分红,一人一股,起码可以解决群众的用水用电开支。”何辉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楚天都市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