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7日至4月7日,武汉市水产品社区团购直供销量87万余份、2689吨,覆盖16334个(次)社区。除线上、团购等推动武汉水产养殖业发展外,新的养殖模式也保障了市民餐桌活鱼供应。
一条条鲜活的鱼,他们的“家”从宽阔的湖面、池塘,搬到了集装箱、室内厂房中。昨日,记者走进东西湖区两家养殖基地进行探访。
鱼儿养在集装箱
产量翻了近20倍
昨日,东西湖农山农场巨龙社区内,康生源生态养殖基地一片平静。过去近两个月,这里的6万尾成鱼已销售一空,如今养殖场内均为新投放的鱼苗。
院内池塘边,排列着20个集装箱,这里就是鱼儿的家。箱内几根粗管连接着下方的水塘,水流不停地冲刷流动。
公司负责人金敏介绍,每个集装箱高2.8米,约放25立方米水,一次可养鱼3000斤,一年能养近5000斤。基地内的4亩水塘,如果按传统模式只能养1.2万斤鱼;而目前的40个集装箱可年产20万斤鱼,产量翻了近20倍。
“4月19日,溶氧8.41,PH值7.72,水温18.7。”技术员小郭打开手机,通过电脑24小时监测箱内情况,同时实现定时定量投喂。他告诉记者,方便捕捞是集装箱养鱼的最大优点,“无论是几斤的零售散货,还是几千斤的批发量,都能随要随捞。”
集装箱中的鱼有加州鲈鱼、翡翠斑、太阳鱼等种类。“和满山跑的土鸡肉质好一样的道理,鱼24小时运动,肉质口感也比普通鱼要好。”金敏说。
厂房里运出的鱼
3小时上居民餐桌
在离康生源基地不远的东山街群力大队渔水情公司养殖基地内,2000多斤活鱼被搬上大型氧罐车,运往武汉三镇各个小区。“活鱼上车,不超过3小时就能到达居民手上。”公司负责人秦银华说。
记者看到,这里的七个鱼池均在一个空旷的大厂房里,深两米左右,周围均有供氧设施。技术员杨师傅称,这间厂房平时一个人管理就可以。这种方式养殖密度高、占地少,氧气不能断,水流不能断。
“每个池里品种不一样,我们现在养的主要品种有黄颡鱼、银鳕鱼、鳜鱼等。”秦银华介绍,他们这是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每立方米水可以养100斤鱼,一亩就是6万多斤,而传统池塘一亩的养殖量在1500斤左右。这间2200平方米(约合3.3亩)的厂房,抵得上100亩传统水面的养殖量。
通过线上团购方式,从2月24日到4月8日,从这间厂房运出去的鱼近350吨,惠及武汉400多个小区。
“无论是集装箱式还是室内厂房式养殖,都是工厂化模式的一种。”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主任况开河介绍,这类新模式对水产养殖行业质量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来源:楚天都市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