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它是淡水螯虾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1918年,日本的本州岛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于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江苏的北部,50年代初即在南京出现。随着其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的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小龙虾的养殖大国和出口大国。
近年来,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
近年来,随着“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冷链物流、餐饮节庆”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很多地区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小龙虾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写了湖北2017年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旨在总结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一、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
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7年,湖北省新增虾稻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新增小龙虾池塘养殖面积14.6万亩,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和池塘养殖面积分别达到416.82万亩和127.12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达63万吨,养殖年产值达到254.27亿元。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加工出口、稻田养殖(虾稻连作、虾稻连作+共作)、小龙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流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小龙虾产业链中,第一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小龙虾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以虾为基,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节庆文化、休闲体验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服务业。据统计测算,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60万人。
(二)产业布局
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武汉、荆州、黄冈、孝感、荆门、潜江、鄂州、黄石、天门等9个市,9个主产市产量占全省产量的95%左右。荆州市养殖规模最大,2017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28.89万吨,约占全国小龙虾产量的三分之一,占湖北省产量的一半。荆门市、黄冈市、潜江市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孝感、武汉、咸宁、黄石、天门等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
(三)技术模式
湖北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虾稻综合种养、池塘养殖二种模式,其中虾稻综合种养模式占主导地位。虾稻综合种养是湖北稻田综合种养的主导模式,其面积占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80%以上。2017年,小龙虾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模式多元化。湖北小龙虾的养殖模式有:虾稻综合种养、池塘主养、池塘虾蟹混养、藕塘(田)养殖等。且呈现由单一的稻田种养向稻田种养和池塘种养方向发展、由单一的稻-虾双元复合模式向虾-鳅-稻、虾-鳖-稻等多元复合模式发展的趋势。二是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小龙虾养殖不再以天然饵料生物为主,而是以人工投喂为主;生产方式实现了由过去的粗放粗养向半集约化养殖转变,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稻田亩产小龙虾100-200kg,亩效益3000-5000元,池塘亩产小龙虾200-300kg,亩效益5000-8000元。
(四)种业
种业是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湖北通过研发了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实现了春季生产成虾、夏季培育亲虾、秋冬季繁育苗种的全年候生产,突破了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该技术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小龙虾主产省区得到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小龙虾苗种供应问题。2017年,湖北又着手研究小龙虾温棚规模化繁育技术,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建设小龙虾苗种场奠定了技术基础。
(五)产业政策
1.政府重视
为确保小龙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湖北省2017年出台了《湖北省小龙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小龙虾十三五产业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凸显了政府在促进小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湖北省政协还召开了“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月度协商座谈会,会后整理形成了《关于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建议》,有效促进湖北省各有关部门协调推进湖北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湖北省农业厅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2.资金保障
为保障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小龙虾产业从业者积极性,湖北省有30多个县(市、区)发文明确稻田综合种养支持政策,每个县(市、区)都拿出真金白银,积极推进适宜区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六)龙头企业
放眼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已经由“散而小”向“集中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培育壮大了湖北莱克集团、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盛老汉家庭农场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其中湖北莱克集团小龙虾加工量和出口创汇占湖北省总额的50%以上,并连续12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现拥有“一院”(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中心”(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三大加工厂”(均属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五大养殖基地”(自建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5万亩);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出口甲壳素、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制品以及淡水小龙虾、鮰鱼、鳜鱼、大白刁、鲈鱼等淡水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先后通过美国、欧盟、俄罗斯和韩国卫生注册,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英国BRC认证,是英国玛莎百货在中国的唯一一家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欧盟甲壳素系列产品注册的企业;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是以专业烹饪油焖大虾闻名的特色餐饮店,也是潜江市目前最受欢迎品牌酒店,其旗下拥有20多家分店及连锁店及从业人员1000多人,养殖基地规模1200多亩;作为大米加工行业全国第二、米制品排名全国前三的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万亩稻虾种养基地,集团投资建设的龙庆湖小龙虾交易中心,每天发往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小龙虾超过3万斤。
(七)市场消费
小龙虾季节性供给特征明显,上市量和市场价格随季节变化而波动。2017年淡水小龙虾批发市场价格仍呈上升趋势,3~4月为苗种上市旺季,价格较高,最高达到60元/kg;期间,商品虾价格也较高,一般为80-120元/kg;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价格有短期回落,6月中旬后价格回升并一路走高,50-80元/kg。
(八)加工流通
1.加工
湖北省加工产业链条稳步延伸。受国内庞大市场需求拉动,虾尾、清水虾、调味虾等面向国内市场的小龙虾加工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大幅增加。小龙虾精深加工稳步推进,用虾头虾壳提取甲壳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制品生产拓展至医药产品领域。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加工产值达到116.39亿元,同比增加21.96%。   
2.流通
目前,湖北省市场交易活跃,各个水产品交易市场都经营小龙虾的买卖。主要特点:一是批发市场逐步扩大。2017年,除武汉、荆州、鄂州、潜江等市州外,一些县市也建设了自己批发市场。二是网上营销风生水起。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亿元。潜江华山、湖北莱克、洪湖德炎等公司的麻辣小龙虾、虾球等产品居于京东、微信等电商平台人气榜首,年销售额分别达到9000万元、6300万元和1200万元。潜江“虾谷360”垂直电商平台以“互联网+小龙虾”的模式运营,入驻采购大户和交易商户达300多家,小龙虾物流配送能力辐射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客户,全年小龙虾交易额达到3.59亿元。“中国虾谷网”小龙虾垂直电商平台的年销售额达到9600万元。
(九)区域品牌
湖北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宣传建设颇见成效。首先,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安全,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投入品使用,强化源头、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其次,深入实施品牌培育计划,鼓励引导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稻渔品牌创建,通过参加农产品交易会、举办节庆活动,积极宣传推介稻渔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质安全、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稻渔品牌,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效益。目前,湖北省依托稻田综合种养的优良品质,已为稻、虾产品打造了系列知名品牌。如荆门“香稻嘉鱼”、潜江“虾乡稻”、鄂州“洋泽”大米,等稻米品牌;“楚江红”、“良仁”等小龙虾品牌;“虾小弟”、“虾滋味”、“楚江红”等电子商务品牌;“五七”、“小李子”、“利荣红透天”、“潜憨直”油焖大虾、“聚一虾”等餐饮品牌。
(十)餐饮节庆文化
餐饮消费仍是小龙虾的主要消费方式,不仅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小龙虾慢慢从大排档、小虾店、虾餐馆走向了高档酒店的餐桌,成为餐饮业最主要的热门菜肴。吃食小龙虾成为广大市民的时尚消费,小龙虾红色风暴极大地影响着各地餐饮业和广大市民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湖北省专营小龙虾餐馆数量超过1.8万家,小龙虾餐饮产值超过400亿元。“油焖大虾”是湖北的招牌名菜,近年来又创新推出了“蒜茸虾”、“清蒸虾”、“卤虾”等近30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菜品。
湖北各地非常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宣传工作,2017年,除潜江市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小龙虾节外,监利、公安、安陆等地也举办了各类不同的节庆活动,以促进小龙虾消费、推进小龙虾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种业体系亟待建立
目前,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滞后于养殖发展。苗种繁殖主要依靠养殖者自繁自育,这是湖北省在6年以前为解决小龙虾产业苗种瓶颈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技术。现如今,由于养殖者掌握小龙虾自然繁殖的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出苗有早有晚,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加之质量不稳定,苗种捕捞、运输、放养后的成活率较低,病害时常发生,影响了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因此,进行与种业建设相关的种质资源调查、良种培育以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亟待加强,完善的小龙虾种业体系亟待建立。
(二)养殖技术有待优化
近年来,虾稻模式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如何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虾稻综合种养模式有待优化;池塘养虾模式由于多年有机质积累,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如何实现“池塘生态养虾”,池塘养虾技术有待优化;小龙虾营养需求及专用配合饲料亟待研发;标准化、可控化的健康养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疫病防控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等养殖病害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损失,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制约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建立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体系,养殖用药规模化管理有待加强。
(四)加工业有待大发展
目前,小龙虾消费方式主要是鲜活消费,影响小龙虾消费范围和消费群体的扩大,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波动,方便家庭消费的加工产品较少。同时,小龙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仅占16%—20%,综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产品附加值并未完全得到开发,加工业有待大发展。
(五)产业引导有待加强
服务小龙虾产业的能力跟不上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技术培训、生产指导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养殖者,特别是新进来的养虾者,往往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失败。不同地区、不同专家对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解释不一,甚至有的人不懂装懂、有的企业销售人员为推销产品充当技术员误导养殖者,给小龙虾养殖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造成巨大损失,产业的正确引领有待加强。
三、发展趋势
(一)养殖面积继续扩大
按照现阶段水产养殖情况来看,大宗淡水养殖利润薄,逼迫养殖户对养殖结构进行调整。由于目前小龙虾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空间较大,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继续增长。
(二)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目前小龙虾已形成养殖、餐饮、加工,到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广文化的产业链,市场仍是供需两旺,市场价格将表现为稳中有升。
(三)养殖产量持续增长
现在一些市县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的扶持政策,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通过加大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力度,加之小龙虾养殖利润可观,农民对小龙虾养殖的积极性较高,预计未来3∼5年小龙虾养殖产量还将持续增长。
四、发展建议
小龙虾产业是水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中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虾稻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同时还拓展了水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大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发展虾稻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 “钱袋子”又确保了 “舌尖上的安全”,还有效地破解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是一条“催生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建议把虾稻综合种养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一)构建小龙虾种业体系
加快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小龙虾苗种场。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快提升良种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鼓励和支持小龙虾苗种场建设和相关科研工作。
(二)严格规范养殖业
严格规范小龙虾养殖业。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稻田养殖,应当走“清洁养殖”、“绿色种养”的发展之路,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而不顾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要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逐步推行小龙虾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积极开展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和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减药减量,农药减量60%以上、化肥减量50%以上。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严禁使用禁药。大力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切实为小龙虾养殖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三)加快发展加工业
小龙虾的加工与深加工潜力巨大,应加快发展方便、保质、利民的小龙虾加工产品。加快发展小龙虾副产物(特别是餐饮业的虾壳量几乎是小龙虾产量的50%左右)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不断向医药保健、化工与环保等领域拓展。
(四)落实政策保障,加强金融扶持
要积极支持从事小龙虾产业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三补贴”(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补贴)“三补合一”,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切实用好各级奖励基金,补贴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有关部门应将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列入国土整治、土壤修复、高标准农田以及有机稻基地等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内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发展和推进农业保险制度,提升农业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贷款贴息创新。鼓励虾稻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把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落到实处,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五)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湖北省水产及农业科技基础雄厚,农科教优势明显,聚集了一大批国家级农业、水产院校、科研院所和省级技术推广与科研单位的科技精英,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有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还有一批省、市、县技术推广站、所。应该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促进科技与水产、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一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将小龙虾产业作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亮点,整合水产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与推广单位的科技精英,推进集成创新,以“双水双绿”(即水稻、水产,绿色种植、绿色养殖)工程为主要抓手,协同攻关小龙虾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六)加强虾稻龙头企业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建设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培育壮大一批与虾稻种养产业直接相关的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竞争力提升提供直接动力。此外,目前虾稻综合种养产业中存在“种稻的不会养虾、养虾的不会种稻”的局面,各地渔农民掌握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制约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虾稻综合种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种稻”又懂“养虾”的职业农民,促进虾稻综合种养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七)严格标准,打造品牌
要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安全监控,逐步做到质量安全可追溯。做实做强虾稻综合种养模式下安全优质的“有机稻”、“生态渔”品牌,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水产品和稻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名副其实的有机、绿色品牌。同时开展稻谷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发展订单生产,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八)加强“稻渔文化”建设

鼓励把虾稻综合种养基地融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将稻渔生产、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民俗特色融为一体。打造稻渔文化小院,建立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稻渔展销会、博览会,举办稻渔科普观光活动,组织开展“稻渔文化课堂”活动,举办龙虾美食节,将“稻渔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不断加强稻渔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和推广,打造稻渔品牌内涵和美誉度,推动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水产,作者: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马达文 汤亚斌 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垄上水产观点
声明:本文转载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丰收大中国之
垄上水产带您下塘口 汉川站
第一站湖北汉川:9月29日

报名参会享五大福利:
1、亲临网红直播现场,和网红主播一起参观小龙虾养殖基地;
2、深入小龙虾塘口,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
3、向“垄上水产百师讲坛”热门老师面对面请教养殖难题,并获得老师的养虾定制方案;
4、进入垄上水产活动专属社群;
5、现场有机会赢取1000斤五龙饲料;

◉现场讲解老师包括:垄上水产百师讲坛的热门讲师,资深养殖技术指导员,以及来自养殖一线的民间高手
实实在在做到:深入塘口,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

因场地有限,仅限100人,
报名费99元/人!
虾宝:13995506583(微信同号)
左左:18702726115微信同号
在微信中扫下方二维码加好友报名


垄上水产是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下,水产行业精准化服务的板块,搭建了为生产端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并辐射水产行业全产业链。目前已有3万水产从业者加入垄上水产社群,进群请在微信中扫描上方二维码。(责任编辑:付羊波)

(作者: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马达文 汤亚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