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美高铁——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29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高铁辐射湖北近半人口,让秦巴山连片特困区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有利于加快鄂西北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旅游圈”融合发展,也标志着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迈入“高铁时代”,将为汉江生态经济带乃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60多个高等级景区造就“最美高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笔下的汉江山水。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沿途的美景被历代文人墨客传颂。汉十高铁穿越的,正是汉江和它流经的鄂西北地区。
汉十高铁途经孝感、随州、襄阳、十堰4个地市和17个县市区,辐射湖北省内46%的人口。沿线有4个国家5A级景区、50多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收入占湖北全省旅游收入的70%以上。被誉为“湖北最美高铁”。
行走在汉十高铁上,沿途随州的银杏谷、大洪山,“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等地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安陆李白故里、襄阳古隆中、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武汉黄鹤楼等名胜古迹厚重典雅,历史文化景观令人神往。
风景名胜美,车站也个个有讲究,可谓“一站一景”。在随州南站,24棵巨型的“银杏树”撑起的1.4万平方米站房屋顶引人注目。中铁建工集团华北分公司项目负责人石冬说,车站内部采用了24个“伞状单元体”形式,一眼望去,“银杏叶”叶柄向下,叶脉竖向伸展,犹如“千年银杏,十里画廊”,屋顶的雨水可顺着“银杏树干”流进污水管网。
此外,武当山西站的红砖金瓦,彰显武当山古建筑文化特色;襄阳东站站房提炼楚风建筑特征,营造高耸大气的形象;丹江口站如水坝竖向生长,展示水都文明;十堰东站则将“汽车城”融入站房设计,以“超级跑车”形象闪亮登场。
“黄金旅游线”呼之欲出
29日,武汉市民郑宗利乘着首趟汉十高铁到十堰游玩,早上八点半出发,十点半就到了十堰。他说:“高铁太方便了,下午就可以到达武当山,第二天就可以爬山了,以前花一天可能都到不了。”
“高铁将成为武当山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坐高铁游武当山大大提升游客的舒适度、便捷度,实现快旅漫游,拉动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旅游局局长费利民说,当前武当山的客源36%左右在湖北,20%左右在河南,随着汉十高铁、郑(州)襄(阳)高铁的开通,辐射范围大大扩展,武当山旅游大有可为。
十堰市扶贫办主任师利龙认为,地处秦巴山连片特困区的十堰市之所以贫困,最大的瓶颈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现在高铁通了,大大拉近了山中美景与游客的距离,以武当山为龙头的十堰旅游将成为破解区域性整体贫困的一大利器。
春江水暖鸭先知。襄阳唐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胡云最近忙着推介高铁旅游,开发旅游线路。他说:“原来河南来的游客以乘大巴为主,高铁改进了出游方式,我们正努力对接,开发更多高铁旅游产品。”
“过去交通不便辐射范围有限,高铁开通后,向北、东、南的路线打通了,旅游业将呈几何级增长。”襄阳市文化旅游局二级调研员李月敏说,高铁时代旅游要有新定位、新布局、新战略,沿线城市应形成联合体,共同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延伸产业链,让这条“黄金旅游线”流金淌银。
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在湖北的经济版图中,十堰、襄阳、随州、武汉形成了一个汽车产业带,这些地方“三线建设”时期布局了大量工矿企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是湖北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门户城市,随州被纳入武汉半小时城市经济圈后,承接产业转移将更加便利。绿地集团总投资177亿元,规划面积6692亩的随州城际空间站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5年左右,独具特色的高铁小镇将逐步形成。
随州市委相关负责人称,谋划高铁小镇建设,市里提出以建设品质随州为目标,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交通枢纽中心、改装汽车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特殊商业中心等6大主体功能区。
“高铁来了,我们怎么办?”正迈步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襄阳迎来两条高铁,这样的思考在干部群众心中蔓延开来。
李月敏认为,如果说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造就了襄阳的第一次腾飞,九十年代中期二汽的东迁带来了第二次腾飞,高铁的到来将是襄阳的第三次战略机遇期。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表示,汉十高铁是“襄十随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间最便捷的大通道,这不仅是一条交通路、旅游路、扶贫路,更是一条致富路和通向未来的幸福路。将助推湖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乃至汉江生态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未来,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通讯员陈浩、陈俊、记者刘宇)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