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马梅芳没有想到,一次捐献骨髓之后,收获了那么多善意与感动。
马梅芳的家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乐丰村,在那里,她与丈夫种植了5亩脐橙。本来,这个月,夫妻俩要在家采摘橙子、卖橙子。但两个月前接到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们的安排。
时光回溯至2013年,马梅芳在宜昌街头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当即献了血。从那以后,她每年定期无偿献血。
2014年献血时,工作人员问她,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马梅芳并不能完全理解有关捐髓的专业术语,但知道有可能救人命,她立即登记了个人信息,提交了一份血液样本。
今年10月17日,马梅芳接到宜昌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说一名血液病患者与她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接受进一步筛选并捐献。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特发肿瘤的理想办法,配型成功的概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没想到真的被选中了!”马梅芳感觉像中了奖。第二天,她跟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到医院接受了进一步体检、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一切顺利。
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定在12月13日,还需要提前一周住院,马梅芳又有些发愁:正是家里橙子成熟、上市的时节,“一家人辛苦一年,就指望这个时候了……”
得知如果放弃捐献,患者就得不到救治,马梅芳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一边是果园里挂在树上的橙子,一边是远方素不相识的患者,“哪边轻、哪边重,我知道,救人是最要紧的!”
12月8日,丈夫宋汉林也放下手头的活计,陪马梅芳来到武汉。12月13日9时许,马梅芳躺在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病床上。
当病床旁的血细胞分离机微微震颤着运行起来,“温暖与感动,从这一刻开始了!”
由于捐髓实行“供需双盲”原则,马梅芳只知道受捐患者是广东一名6岁的患儿;患儿妈妈也只知道捐献者是一名女性,比自己大几岁。
这位妈妈通过医务人员带来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尊敬的姐姐,请允许我称呼‘您’,尽管有些冒昧,但这是我们知道您的唯一信息……我很感恩有这样的时刻,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在为我们的孩子无私地付出。姐姐,谢谢您!谢谢您缝合了我们这个家庭的伤口,谢谢您的无私和慈悲……”
读着这些字句,马梅芳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12时36分,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她一共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
中午,得知秭归有一位“脐橙姐”放下生意来武汉捐髓,正在武汉开会的“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秭归县委副书记徐本禹赶到病房,看望慰问马梅芳。徐本禹现场协调,帮助马梅芳联系解决橙子销路问题。
15时09分,马梅芳踏上归途。当天傍晚,还没到家,马梅芳就接到了镇政府工作人员、当地柑橘打蜡厂打来的电话,关切联系橙子销售事宜。本报客户端、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三峡晚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马梅芳的故事,网友纷纷为其点赞。
回到家后的马梅芳“忙坏了”,几天就接到网络订单2000余件,被其义举感动,1000余位网友添加了她的微信,要求买橙子。
一名叫“莫默陌”的网友下单后留言说:“阿姨你好,看了关于你的报道,很感动,无私大爱,给你点赞,好人有好报,早日将橙子卖完。”
“捐髓只是想尽一点本分,没想到大家不仅买我家的橙子,还给我这么多关心。我会带着感恩的心一路前行。”马梅芳说。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章晟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