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亩土地租10年,只给2000元;明明是50亩土地,合同上写的则是20亩;租下村里土地后,又高价转卖他人做房子……
去年以来,嘉鱼县紧盯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简称“三资”)这个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展“三资”合同清理。“口袋合同”“嘴巴合同”“无期合同”等全部被清理。
截至目前,该县“清零”了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至77个,10万元以上的村增至45个,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0万元。
依法依规是保障——
清理政策依据送到党员干部手中
“这是在别人口袋里掏钱的事,搞得下来吗?”接到“三资”清理任务,该县簰洲湾镇东岭村党总支书记薛兴湖心里直打鼓。
东岭村曾是“后进村”,村里矛盾多、上访不断。原本在东莞管理一家企业的薛兴湖,去年年底“临危受命”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按照县里《集体“三资”合同清理工作方案》,他对村组集体土地、林地、滩涂、水面等资源的发包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审核合同内容、期限等,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李某是蔬菜种植大户,租用村里500亩土地,租期从2006年到2031年。李家兄弟多,在村里“势力”大,兄弟中还有村党总支原书记。第一次交锋,薛兴湖吃了“闭门羹”,李家很强势,明确表示不会补交租金。
薛兴湖多次上门后,对方态度有所缓和,表示只能稍微补一点,“意思一下,算是支持你的工作。”
县里编印了《农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政策汇编》,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委、公安、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工作专班。有了政策依据和专班支持,薛兴湖把李家兄弟一次次请到县法院、县农业农村局交流,讲政策、说法律。最后,李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新规定,补交了39万元租金。
群众参与是根本——
合同全被“晒”了出来
“三资”合同清理,会不会是一阵风?拖一拖、等一等,没准就过去了?
起初,很多人对这事持观望态度。
没想到,簰洲湾镇花口村,将村里搜集整理的合同全“晒”出来了。
村里有一片1200亩的地,被300多户集体承包,合同2016年到期后,大家既没交钱,也没有交地。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奇每天早出晚归,从300户中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家入手,动员大家清理“三资”。
县里规定,要依托支部主题党日,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将“三资”合同清理作为民主议事的重要议程。
花口村党总支牵头,请党员群众一起商议,每亩地究竟租多少钱合适。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本村村民每亩地150元一年,外地来的租户200元一年。大家心悦诚服,300户农户按期补交了租金。
潘家湾镇肖家洲村村委会主任蔡建红说,通过群众参与,原来一些不真实的面积全部被“揪出来”了,村里又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实测。还有一些被侵占的荒地,也是通过群众举报,让村里掌握了情况。
该县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支部“搭台”,群众“唱戏”,实践证明,越是群众参与度高的村,“三资”合同清理的效果越好。
稳妥稳定是前提——
不搞全盘否定和推倒重来
孙、李二人租了村里的土地建厂房,又改变土地用途,卖给农户做房子。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
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三资”清理公正是关键,稳定是前提,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搞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花口村党总支协商,农民建房已成既定事实。但依据《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村委会应当对孙、李擅自出售宅基地非法收入13.4万元予以追回。协商未果,村委会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孙、李二人被刑事拘留。后经调解,他们将非法所得退给了村委会。
“三资”清理,让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呈几何级增长。以簰洲湾镇为例,3个多月完成14个村的清理,村集体经济从去年82万元,增加到337万元。
村里有钱了,也好办事了。东岭村修理维护机耕泵站、建老年人活动中心,连续3个月实现零上访。村民胡名海说:“动了少数人的奶酪,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花口村老村干部王重全感叹:“没钱的村干部不好当。这项工作抓成了,村里更有服务能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应。”
该县县委书记胡春雷表示,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抢抓全面从严治党、扫黑除恶有利时机,持续做好“三资”清理工作,对非法侵占集体资源、违规违纪发包合同、长期拖欠承包费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引领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会君通讯员龙钰周刘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