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92名科技特派员和43家组织实施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游艾青、华中农业大学马徐发2名科技特派员和湖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获科技部通报表扬。
做好精准扶贫“米”文章
正值秋收季节,刚刚过去的9月是水稻育种专家、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游艾青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个月。
水稻是湖北省农产品的核心优势,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粮食单产的提高靠的是农业科技。游艾青率领的团队长期奋战在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战线上,为湖北水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担任省级科技特派员11年中,游艾青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走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之路,创新“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打造出福娃、国宝桥米、瓦仓大米等多个优质稻米品牌。“好米是种出来的,靓米是做出来。”游艾青通过订单化生产,优质优价收购,使农民收益有保障,企业加工原料有保障,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以福娃公司为纽带,与周边6个村签订服务协议,为25户贫困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通过种植优质稻增收脱贫。农民每亩增收节支200多元,每户增收5000多元,生产高档优质稻的比较效益突显。
游艾青认为,“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开发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好抓手。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福娃集团的优质稻示范基地,发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高档优质稻品种上的优势,助力当地产业扶贫。
“渔民”教授的致富经
以塘头库边为家,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马徐发说:“我对红安县每位渔民每条鱼的感情,与对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每位学生的感情一样深厚。这是我长年累月在两地奔波的源动力。”
2008年派驻红安县后,马徐发为了“摸清”全县情况,用两个月跑遍11个乡镇,蹚过几十条小河沟,踏过上百处抛荒地,来回上千公里。10多年来,马徐发参与11个乡镇水产项目发展规划,协助培育了20多个渔业经营主体,帮助红安县实现了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翻番的目标。所影响的渔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
在红安县华家河镇新庙村九组赵先学一家三代人中,除幼子之外其余四人最高文化程度为小学毕业,三代积贫还让这个家债台高筑。“在马老师的指导和一万元借款的支持下,我开始养鱼,后来发展休闲垂钓。如今,我已偿还了两万多元债务。”赵先学说,这让他坚定信心,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科技特派员的扎实工作给农业经营主体吃了定心丸,红安县每年有10多家企业请马徐发做水产养殖或生态农业规划,10年累计投资3260多万元,创造渔业经济效益1.25亿元。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自2008年起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截至2019年,湖北省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25000余名,实现了全省37个贫困县全覆盖。2012年以来,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300余项,带动农户200万户以上,培训农民工1400万人次。
来源:长江云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