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物造艺术庭院,有奖鼓励垃圾分类,鱼塘养水“跑道”养鱼……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当阳市王店镇、草埠湖镇、庙前镇等地,静谧、美丽、洁净的生活环境让这里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
生态红利带动产业发展。一个个美丽村落,不仅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阳市对标新要求,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美丽乡村百姓唱主角
“碾子湾好风光,听我来唱一唱……”9月4日,玉泉街合意村碾子湾,71岁的王开菊和邻居们排练自编自导的歌舞《夸夸咱们的碾子湾》,为村“十一”联欢晚会做准备。
站在用废旧石碾打造的文化广场上,说起村里的变化,王开菊咧开嘴笑了:“以前路不好走,到处破破烂烂,现在家门口和公园一样,我儿媳妇都不出去打工了,开了个农家乐……”
渠成网、路成行、田成方,村村都有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近年来,当阳市通过“一区一带一镇十村”示范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大拆大建,保护原生态,建设新农村,成为当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原则。废食槽变花盆、旧磨盘造步道、旧坛罐饰院墙……村民们就地取材、自主设计施工,扮靓自家庭院,乡村造景成本低还有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初期,老百姓想改善居住环境,又怕花钱太多,大多持观望态度。”王店镇新店村村主任刘祖云介绍,镇政府出资培训泥瓦匠,解决相应的建设物资,村里掏钱聘请工人,村民将家中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大大缩减了开支,老百姓的劲头也足了。
老党员刘德金说:“废弃物变成了村民的宝贝疙瘩,不仅降低了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本,也让村民实现了环境治理的主体角色转换。”
目前,在当阳市乡村振兴玉双示范区,已经有120多家农户自觉进行了庭院改造,农民自掏腰包硬化通户路10多公里,种树1000余株。
挖掘地域文化留住乡愁
白墙黛瓦,青石步道,小桥长廊。在王店镇木店村,“一口印”景观点不仅是村民的娱乐休闲场所,更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口印”,得名于苏东坡在当地的典故,遗址尚存。看着政府不仅为村里修路,还建景观,当地12户村民无偿让出猪栏牛舍、闲置空地近18亩,成就了玉双路上的这道亮丽风景线。“这个地方以前很荒,现在,路边卖西瓜一天都可以卖100多元。”57岁的陈秀林嫁到木店村已30多年,虽知道村里有个“一口印”,但直到景观建好,才知道苏东坡是谁。
贫困户孙定敏看着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村子建漂亮了,来的人就多了,我们的红薯、鸡蛋、柑橘、生态猪肉等土特产就不愁销啦!”如今,围绕“一口印”,周边正在形成一片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8月29日,记者来到草埠湖镇开源村,村委会门口,一台退役的“东方红”拖拉机被巧妙安置在知青文化墙边。
草埠湖镇副镇长高万才告诉记者,开源村是过去知青很集中的地方,主打知青文化。过去一年,全镇整合各类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了集镇道路刷黑,文化街区创建,以及人行绿道、集镇公厕和村级小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邓代红是开源村党支部书记,逐户上门教垃圾分类方法,安排工作人员根据各家的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奖励苍蝇拍、牙膏牙刷等小物件。“如今村民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还养成了定时定点堆放和处置的习惯。”邓代红说,村里变干净,变美了,回来旅游和投资的知青更多了。
生态红利带动产业发展
家乡越来越美,让王店镇木店村九组的王先亮父子俩先后决定回乡发展。
王先亮早年在外做茶叶生意,去年上半年回乡成立了添福红薯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37个,带动近300农户,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4000吨、产值400余万元。
今年7月,王先亮大学毕业的儿子王师民也回乡发展了。“家乡变化太大了,美多了,热闹多了。”王师民告诉记者,他的不少小伙伴已经陆续回乡创业,有做电商的,有种柑橘、茶叶的。
在北部庙前镇沙河村,关雎河畔湿地水质由劣五类改善为三类,白鹤、鸳鸯、野鸭、关雎鸟等鸟类长期落脚于此,湿地旁生态种植园的葡萄、黄桃等水果供不应求。
在草埠湖镇高台村,有一家“奔跑”在渔业最前沿的欣翔渔业公司。500多亩水面波光粼粼,却不见鱼儿翻腾的场景。在公司总经理张家柱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水面中间如“跑道”一样的水槽依次排开,饲养员向水中投入饵料,密密麻麻的鱼群立刻翻腾起来。“整个鱼塘只有2%的面积用于养鱼,剩下的98%全部用于养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水质,生态养鱼。”张家柱介绍:“6条水槽大约是一亩水面的面积,普通草鱼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特殊品种的产量也可达到9万公斤。而传统养殖一亩水面产量在1000公斤至1500公斤。”
据悉,该公司计划打造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值1.2亿元,旅游观光利润预计15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及周边农民增收450万元。
当阳市相关负责人说,“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打造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云宽 文俊 通讯员王涛 汪运钦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