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农稳安天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每年的一号文件,关注的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7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荆门钟祥市石牌镇的彭墩村,有位退休村干部丁昌银,今年62岁,去年退休前,丁昌银已经在村组干部的岗位上干了40多年。从1974年开始,从小组长到村里当村干部,村里的变化,他是非常清楚。
彭墩村,位于荆门钟祥市石牌镇的西南端,全村版图面积10多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320户1159人,拥有耕地面积9500多亩。2003年以前,彭墩村还是钟祥市有名的贫穷落后村。
当时的彭墩村,边远闭塞,乡亲们住的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走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由于这里地处丘陵,就连乡亲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生活用水,也只能和牲畜家禽共用一塘,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穷则思变,穷者思富。2003年,当时是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丁昌银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将在外经商的能人张德华请回了村里。
荆门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村民丁昌银:要想富,先修路,把我们村的主要公路全部打成了水泥路。后来就把整个村里的村民全部进行迁村腾地,把300多户的散户全部集中到我们这个新农村,新农村占地全部是荒地,农民腾出来的房子的地基全部通过复垦,成了好的农田。
张德华租赁彭墩村的土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回报,他要出资帮助村民改善住房条件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安排村民到公司上班,形成以“企业壮大来带动村里发展”的合作新模式,彭墩村的经济结构也从过去单一的种植粮食,向绿色有机种植、健康水禽养殖、休闲农业旅游和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转型。
荆门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村民丁昌银:农民原来住的就那么差,现在看这个房屋一体化,别墅式的。现在农民全部改变了,以打工为主业,以种田为副业了,打工就是在彭墩集团打工,所以农民都有了很大的收入。
如今,彭墩人吃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柏油路、住的是农家别墅、坐的是小汽车、看的是乡村美景,彭墩村的发展变化,不光是让周围的乡亲们眼馋,就是城里人到了这里也都羡慕不已。
按照统筹规划,彭墩村的发展经验,先后被推广到了周边的9个村,村里整合土地14.8万亩,特色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展。现在,优质农产品成了礼品,田园变成了风景,工厂变成了景点,园林水乡、环境清幽的彭墩村,成为了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荆门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村民丁昌银:我们总共脱贫致富,包括把他们带进来的,一共大概有过1000户,2006年以前,我们大概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现在人均达到了30000多元。
梦里游江南,醒来在彭墩,沉醉在幸福生活中的彭墩人,满是舒心与自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乡亲们的精神生活的质量也在同样提升。十五年间,一个曾经封闭落后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省、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富裕村和文明村。同时,彭墩村也成了钟祥市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标杆村,以及全省2万多个美丽乡村的示范村。
荆门钟祥市人民政府 市长 郭志泉: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打好富硒长寿生态牌,搞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5家,数量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跻身全省重点成长形产业集群;文旅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已建成莫愁村、彭墩村 、南庄村等一批全省知名景点,打造国家4A级景区3个,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80万人次。
70年来,
我省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农村面貌和环境持续改善,
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发力,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钟祥市彭墩村的变化,是我省广大乡村变化的一个缩影。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我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全省3500万农村人口饮水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危房改造13.2万户,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2.46万公里。农村“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乡村村容村貌美化统筹推进。
17个贫困县摘帽
105.5万贫困人口脱贫
70年来,国家和省以及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在乡村发力,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这些年,我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定心丸”。2018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达到95.9%,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2247.9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77.82元,城乡收入差距不断下降。2018年,我省有963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105.5万贫困人口脱贫。
记者:杨晗 袁勇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