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道
舌尖上的美食
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当地的江湖地位
相当于北方的水饺
它就是
来自咸宁市的通山县的包坨
通山包坨又被称之为薯粉坨,是通山县的传统特色美食。包坨以红薯粉做皮,猪肉、香菇、豆干等8种通山特产做陷,捏成汤圆状,寓意团圆美满。
“
通山县九宫乡人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咏:包坨在我们这边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它的皮是用红薯淀粉做的,里面有丰富的馅料。
”
由于包坨制作工序繁杂,用料较多
以往
通山老乡只在过年时制作
供一家人享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悄然改变
包坨也由当初的
“奢侈品”变成了“常用品”
且由纯手工制作实现了机械化量产
传统小吃要想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生产线
数百年来
通山包坨采用人工手做
想实现机器生产
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
“
通山县九宫乡人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咏:看似很简单的东西,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在这个进程中是非常难。既要保证口味不变,同时还要外观美,所以我们包坨外面还套着一个膜,物理保鲜。
”
制作工序繁锁、保鲜不易
使得包坨虽声名远播
却一直“留守”通山小作坊
走不出山外
“包坨姐”万咏自绘图纸,改良设备
让包坨在生产实现了
从食材入库、清洗、切丁、上机等全程机械化
原来一人一天的产量
如今
机器只需几分钟就轻易完成
进入每年10月份
包坨销售也赢来销售旺季
食品加工厂每天可生产出1.3吨的包坨
“包坨姐”万咏表示,通山包坨是一个非常健康的食品,迎合了当代人对健康的需求。把它做成类似于水饺汤圆这样的产品,市场的前景就非常大了。
以往
老乡们想要吃包坨
需花费几天的制作时间
到如今
可随时食用
小食新做
是对传统小吃的传承发扬
结合当下人气食品
通山的食品加工厂还推出
小龙虾口味的订制包坨
同时
还创新出很多新口味
适应不同的人群需求
我们记者在采访中得知
去年包坨的产值达300多万
包坨“滚”出产业链
红薯粉是制作包坨的基本原材料
自通山包坨市场需求量扩大
通山老乡种红薯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红薯作为通山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为提高红薯产量
通山县新引进了
鄂薯6号、龙薯9号等
一批优质的红薯品种
“
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党支部书记 王贤国:去年产了3万多斤,单卖红薯卖了3万多块钱,变成红薯粉卖就可以卖4万多块钱。一般都是客户提前预定。
”
这些年
传统美食实现量产,俏销市场
除了倒推种植业发展以外
同时
还推动了红薯加工业的发展
作为制作包坨的原材料
红薯粉也告别了传统的手工生产
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
未来,通山县将着力打造红薯加工产业园。除生产红薯淀粉,制作包坨以外,还将增加酸辣粉快餐、薯粉块等生产线,产业园的年产值将达到一亿元以上,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增收。
记者:朱婵 马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