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农民建,农民护。
人居环境整治,如何真正让群众唱主角,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管?
最近,记者走进枝江市,探寻“房前屋后”的群众路线。
用群众语言说话
唤醒农民主角意识
“屋前屋后棚子又多,占道不说,还安全隐患多,我们一起来拆除,道路还开阔……美丽生活好环境,我们一起来维护!”“几一的!(注:蛮不错)”……
这是枝江市马家店街道办事处滕家河村村干部和农民自编自演的一段方言说唱。诙谐幽默的短视频,在学习强国APP和抖音上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网上“摆擂台”,晒身边变化,是如今不少枝江农民的新时尚。
董市镇曹店村垃圾分类超市管理员杨正保也不甘落后,在抖音上传短视频。“垃圾回收要分类,兑换物品得实惠”“看见废物弯弯腰,别让它们随风飘”,他妙语连连,宣传环保知识。
热情,如何被点燃?
“农民喜欢听通俗歌曲,就不要唱美声。”枝江市委副书记黄芳帅诙谐地说。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枝江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核心环节。他们将整治任务、具体要求等“工作语言”转化成朗朗上口的群众语言,通过道德讲堂、“村村通”广播、塆子会、屋场会等多种形式广为传播,唤醒广大农民的主角意识。
“三清一改一拆一绿一分类”,清垃圾杂物、清堰塘、清墙体广告、农村改厕、违建拆除、全域绿化、垃圾分类;“五子工程”,拆棚子、美院子、清池子、堵管子、撒花籽;“六字路径”,看、开、定、比、评、晒,比学赶超。
达到什么效果呢?
挺简单:扫干净,码整齐,收通豁。
家园,不仅是在家里,更在房前屋后。
枝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组织2000余名党员志愿者走访11.6万农户收集意见建议,并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展生态环保、清洁乡村、植树种花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
同时,深化群众自发组织的“唱村歌、办村晚、立村规、展村史”活动,村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文明行为,推进乡村治理。
去年8月确定的曹店村村训“文明孝道、家和邻睦、勤劳节俭、爱村助人”,大字书写在村民闫巧玲家的外墙上。“以前墙上杂乱的广告清理掉了,改成现在的村训、爱国训、敬业训、持家训,很有美感。”有些艺术功底的闫巧玲,主动在墙体空白处,画了两幅反映乡土风情的彩绘加以点缀。这面墙,成了曹店村一景。
自己设计自己施工
农家小院我做主
吊椅、凉亭、假山……
小山坡上,果树茂盛,踏入仙女镇向巷村村民徐好前家的小院,仿佛走进一座小游园。“这是我们夫妻俩自己商量着设计的,住校的儿子暑假回家一看,都惊呆了。”48岁的徐好前乐呵呵地说。“挺费劲吧?”“用了两个月时间,越拾掇越有劲!”“花费不少吧?”“不多,不多!石头、木头这些材料,多数都是山上捡的。”
妻子严世香接过话头,“环境搞好了,蚊蝇都不见了。”
乡村要有乡村的样子。
枝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搞城镇规划的简单复制,而是激发民间智慧,引导农民当农家小院的设计师,量力而行扮靓家园。
问安镇袁码头村西湾,只有12户、40人,过去脏乱差。
村民们清理沟渠,翻整闲地,在门前小院种上花草树木,翻出家里的坛坛罐罐“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如今,各家庭院连成一片,变成乡村旅游特色景点。
“你看,这是用废旧石磨盘和木头搭起的‘自行车’,这是竹篓和石磙组合的小景观,这是用秸秆制作的美术草垛……”村党支部书记艾华新一一介绍。
农家小院故事多。与人居环境整治相呼应,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四美”创建文明实践活动,搅热枝江乡土。
小手牵大手
“生态小公民”带“生态好公民”
暑假,枝江市团结路小学11岁学生袁妙昕完成了两件环保作品:易拉罐做的小花篮,塑料瓶做的小花盆。“少用塑料袋,少用含磷洗衣粉,这是女儿这个‘生态小公民’教我的。”母亲张妮告诉记者。
在领秀之江小区物业公司工作的赵金祥,也发出感慨:“孩子们在社区玩耍时,垃圾不乱扔,我上班也轻松了。”
她的女儿谢承希在丹阳小学上学,在家时还常教她如何垃圾分类。
问安镇袁码头村西湾的李家华、熊大香夫妻俩,两个外孙都在关庙山小学读书。“五一”时,夫妻俩办起农家乐。熊大香笑着说,餐厨垃圾多,孩子总缠着他们讲垃圾分类,“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据悉,近年来,枝江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绿色行动,培育“生态小公民”。从城市到乡村,“小手拉大手”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培育“生态好公民”。“前不久,我们从镇里中小学请来一些‘生态小公民’,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当评委,评出‘最清洁户’‘清洁户’‘不清洁户’。”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平说,有的村民听到孩子们率真的批评,还真是“红脸出汗”。
向巷村是宜昌首个用积分制管理推动垃圾分类的村。村党支部书记周代年告诉记者,“齐抓环境卫生,维护生态稳定”被写进村规民约,并据此制定“九奖九惩”办法。积分降到一定程度,村民需参加义务劳动3天。“城市管理不入乡村”的传统格局,逐渐被打破。
枝江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实施全域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扫帚扫城乡”。
该市将农村卫生保洁员、公路养护员、水利设施管护员“三员合一”,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机制,可回收物由村民变卖,厨余垃圾和菜叶挖坑做肥料,“三员”定期定时上门收集有害和其他垃圾。
目前,该市农村291条河港沟渠基本实现水清岸绿,建改无害化厕所2.2万户,公厕176座。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0.56%。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志兵通讯员黄丹梅姚红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