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号下午
湖北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邀请省交通运输厅历数70年来湖北交通运输行业的巨大变化: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长江中游,雄踞“湖北通则中部通,中部通则全国通”的“天元”区位,是东西互动、南北对接必经之地和中国经济板块重心“北上西进”的交汇点,省会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交通历经了五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1949年至1977年的恢复发展阶段;●二是1978年至1992年的振兴发展阶段;●三是1993年至2002年的换挡提速阶段;●四是2003年至2012年的快速崛起阶段;●五是2013年至今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阶段。
湖北交通运输从初期的“瓶颈制约”到“超前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1949年,湖北全省解放时,全省公路等级低、结构不合理,航道淤积、闸坝碍航,车船运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需要,能勉强通车的公路不足1000公里,运输工具只有1100余辆破旧汽车和100余艘小轮船,交通不便、运输紧张、乘车难、运货难是普遍现象,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期间主要是恢复战争期间被破坏的公路、长江重要港口、铁路和航空线路,并进行了适当的改建和新建,整修运输设备和整顿运输秩序,恢复提高运输能力,使交通运输业基本适应了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湖北交通运输事业掀开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努力构建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和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交通运输行业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70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大跨越
截至2018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29.55万公里,综合交通网密度达158.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全省公路总里程27.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5639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国省干线336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68公里,位居全国第8位,“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已经形成;农村公路24.1万公里,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全省98%的建制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水路:全省航道里程8667公里,其中长江航道1038公里(占长江干线航道三分之一多),汉江航道867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992公里,位居长江沿线第1位;全省港口38个,其中主要港口4个、重要港口14个、一般港口20个。铁路: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41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1130公里。城市轨道:武汉市已建成轨道交通9条线路、318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航空:全省民用机场6个、通用机场5个,民航旅客吞吐量达3109万人次。全省公路总里程、农村公路总里程、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进入全国前三名。
70年来,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得到大提升
交通运力结构调整优化,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重加大,中高档客车占比增加。船舶标准化、大型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国家公交都市和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全省市县公交实现全覆盖。货运物流组织方式进一步优化。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武汉、黄石两个项目先后列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江海直达、武汉至日韩、武汉至东盟四国等航线常态运营,中欧(武汉)班列发展壮大。交通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18年,全省公路水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达10.12亿人、20.69亿吨,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分别突破1573.77亿人公里、6951.99亿吨公里,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70年来,交通服务民生水平
实现大转变
交通扶贫不断深入,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了四大片区总长3813公里的扶贫攻坚特色路,惠及29个贫困县、800万贫困人口。2015年率先在全国实现村村通客车。“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共创建了18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5个县市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示范效应不断彰显,以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效果逐渐显现,农村客运、物流、邮政不断融合发展。防汛抗旱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车船运力、道路设施等交通运输保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在全国完成22506 辆城市公交车生命防护(工程)装置安装;全省所有渡口设备设施安全工程全部完成达标改造,平均船龄下降到5年以内;治超力度持续加大。联网联控系统全面应用,水上安全“六化”模式持续推广,“一主三江十六湖”重点水域平安稳定。全领域、多层级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
70年来,交通运输转型升级
取得大突破
交通补短板进程加快,“县县通高速”收官工程保神、宣鹤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长江“645”武汉至安庆段6米深水航道整治全面开工,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交通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尤其是近5年来严格落实“一降两惠”“一绿一免”等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为社会让利近185亿元。智慧交通加快发展,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武汉市入选全国首批“智慧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绿色交通取得新进展,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基地、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绿色航运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法治交通建设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所有省级审批事项并入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省综合交通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厅挂牌,交通运输规范管理、高效运转的“大交通”体制机制正逐步形成。最值得自豪的是,湖北交通历经70年,创造了一系列历史之最。中部要崛起,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70年来,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条条公路翻山越岭,一道道长虹飞架两岸,一辆辆客货车迎来送往,一艘艘巨轮千帆竞发,生动展示湖北交通的巨大变化,也创造了一系列湖北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的“桥”。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古往今来,长江“天堑”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60多年后的今天,湖北已建和在建长江大桥36座,创历史之最,平均每隔29公里就有一座长江大桥,全省桥梁建设呈现出“桥型种类齐全、单跨跨径大、技术难点多、科技含量高”的显著特点,创新多项世界领先技术。例如:宜昌西陵长江大桥1996年建成时,是中国最大跨度的悬索桥,被称为“神州第一跨”;天兴洲长江大桥2004年开建时,超越丹麦海峡大桥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建设过程中更是创造了跨度、荷载、速度、宽度4项世界第一;沪渝高速四渡河特大桥2009年建成时为世界第一高桥;荆岳长江大桥2010年建成时为世界最大跨高低塔斜拉桥;二七长江大桥2011年建成时为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和最大跨度的叠合梁斜拉桥;鹦鹉洲桥2014年建成时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四跨悬索桥,等等。
同时,湖北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人工运河——江汉运河,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全面建成。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开进湖北,华中地区最大航站楼综合体在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开通运营。全省所有县市通国道、建制乡镇通国省道、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武汉地铁已开通9条线路,通达天河机场、三大火车站等主要客运枢纽;湖北首条BRT公交线路在宜昌运行;国内最长湖底隧道——东湖隧道建成。这些历史性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是见证湖北交通发展的一座座丰碑。
进入新的时代,湖北迈进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征程,交通运输行业承接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光荣使命。2013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两次视察湖北,要求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湖北的改革发展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都考察了湖北交通,对湖北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部省领导密切关注湖北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部传堂书记、小鹏部长先后来湖北调研指导,超良书记、晓东省长亲自对接交通运输部、争取支持,广晶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综合交通改革发展工作。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既为湖北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政策,更是对湖北交通人砥砺前行的激励。今年以来,为精准对接交通强国战略、服务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湖北深入调研,精准分析,统筹谋划,启动了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形成了“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开创九州通衢新优势”的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新战略定位框架思路,完成了《关于服务“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推进湖北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239”总体布局(即: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明确了重点任务,努力推进全省交通运输战略定位与时俱进。下一步,湖北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担当作为,做好“加密、提质、互通”三篇文章,奋力谱写湖北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开创“九州通衢”新优势!
来源:湖北新闻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