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中稻孕穗期首防“高温热害”

旷日持久的梅雨已宣告结束,即日进入盛夏,对大宗作物中稻生产的安全,广大农户尤为关注。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从197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常规中稻与杂交中稻(含三系、两系)多品种分期播种试验研究表明,目前像江汉平原不同播期的中稻,将先后进入孕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若其间遭遇3天或以上达35℃或以上高温,即会因高温的强弱引起不同程度的颖花败育,导致抽穗后籽粒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但人们往往误认为,上述高温仅影响抽穗扬花时的授粉与受精,而忽视其前在包茎内幼穗中悄然发生的“胎里坏”。据统计,历年这种高温热害,在7月下旬发生频率可达31.5%,据今年天气预报趋势分析,在7月下旬出现上述高温热害的可能性很大(最高可达37—38℃),这样热害程度会较为严重。若不加以防御,必将引起空壳率增加,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

还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前段梅雨期间雨量、雨天较多,甚者还遭致强降水渍涝,一些中稻的长势偏差,表现为茎秆不挺拔,叶片较披散,抗逆力较差。为此建议:要快速补施磷钾肥,控施无机氮肥,一般应利用早上或傍晚前气温较低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强稻株的抗逆力。若在孕穗期遭遇上述高温,较有效的措施是使高温减逊,在高温到来前田间灌6—8厘米沟塘水,因田间水层越深,植株中部和穗部温度降低越多,若能“昼灌夜排”降温效果更佳;还可在高温到来前,上午适度向稻株叶片喷水,以借助于水分蒸发消耗热量,改善田间“小气候”。

2019-7-2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