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腾,润泽荆楚大地;极目楚天,涌动发展新潮。
因水而兴、因江而盛,作为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湖北全面贯彻中央去年在武汉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的重要精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着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出激昂隽永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❶
发展还是保护?答好“平衡题”筑牢“生态屏障”
昔日开山采石的满目疮痍,如今已是新绿尽染;长江干支流及沿线湖泊的污染防治工作,正是如火如荼……
来到临山簇林、拥湖面江的湖北“南大门”咸宁市,当地正统筹推进长江沿线的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全力打造公园城市与“中部绿心”。
日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咸宁召开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工作推进现场会,实地考察了咸宁市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环境治理试点项目。
咸宁的探索,正是湖北坚持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的一个缩影。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湖北省委明确提出,要把抓好长江大保护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作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国斌介绍,为了稳步推动长江生态修复,湖北已将全省约22.30%的面积纳入红线范围进行保护监管;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核查违法违规问题线索3409个,目前90%已完成整改。
同时,湖北还组织各地自查自纠,新排查447个固体废物非法堆存点位问题,已完成整改429个;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53个生态环保项目被纳入生态环境部项目储备库……
全力筑牢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湖北还通过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等,突出抓好长江、汉江、清江等主要流域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❷
当前还是长远?答好“取舍题”破解“环保顽疾”
化工产业,是江畔城市湖北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值近2000亿元,但“化工围江”导致生态环境难堪重负的问题也相伴而生。
壮士断腕促转型,宜昌制定3年行动方案,着力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尽管短期内可能要承受经济发展压力,但从长远看,这是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必然选择,宜昌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同样作为临江城市,荆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荆州市“长江生态保卫战”实施方案》,并建立由公安、水利、交通、长航等11家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
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的荆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黄庭松介绍,当前,荆州正全面开展护水、护渔、护砂、护林、护法、护民“六护行动”,立足长远,全面打响“长江生态保卫战”。
环境保护“出实招”,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曹松介绍,仅2018年,湖北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已完成115家;PM2.5累计浓度均值下降9.6%;国家考核的114个地表水水质断面中,优良比例为86%……
留白增绿,与清理整顿并举。
当前,湖北正在持续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并已在长江两岸完成造林绿化60.04万亩,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344个。
❸
治标还是治本?答好“统筹题”守护绿水青山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湖北而言,既体现在保护工作的不遗余力,同样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来到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创新发展的印记处处可见——行业巨头的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云集,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千亿级”产业正在崛起……
放眼荆楚大地,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蔚然成风,“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稳步实施,经济增长“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湖北省经信厅副厅长郭涛介绍,湖北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6家,其中,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示范基地占80%,示范基地总量位居中部前列。
湖北还在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省际协商合作和省内区域协作,建立健全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出台《关于大力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湖北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考核、督察等机制……
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坚持不懈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