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有效抵押物、资金投入周期长……长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如何破解“三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快发展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推动银行资金流向农业农村,或将成为有效路径。
小微农业企业融资贵,贵在“利息吃不消”“费用也不少”。眼下,在我省,一种由政府推荐、农担增信、银行放款的“政银担”合作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正在改变这种现状。
“万万没想到,增加了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成本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南漳县育超泉知稻有机大米有限公司经营者施赢说,以前,他所经营的企业每年通过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在10%左右。去年,为扩大生产,经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推荐,他找到了省农担公司襄阳市运营中心,希望贷款200万元。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担保公司不但没有向他收取保证金,反而协调农业银行将贷款利率降至6%。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20万元保证金,还降低了8万元利息成本。他将此笔贷款全部用于粮食收购加工,一年以来增收约280万元,增加利润近8万元。
像施赢这样的受惠者,不在少数。7月12日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获悉,上半年,省农担公司新增担保项目1306笔、担保金额9.29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267%和219%。目前,该公司在保余额突破20亿元,在保项目2637笔,已累计为我省38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逾33亿元融资担保服务。
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还得加快解决“融资慢”问题。农业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具有急迫性、季节性,资料表格多,部门多头跑,审批流程长,这是不少农业企业在办理银行贷款时最为担忧的问题。
今年以来,省农担公司优化项目评审机制,最大限度优化业务流程、精简手续,单笔业务审批时限从5到1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同时,为小微农业企业提供直观、清晰的清单式申报指引,避免客户重复办理、反复往返。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优化缩短推荐、审批流程,与银行建立联合尽调、联席审批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客户贷款全流程办理时效。
宣恩伍台昌臣茶业公司承担着当地376名贫困户的脱贫帮扶任务。今年5月,正值茶叶收购高峰期,该企业在偿还了原有一笔大额贷款后,新贷款迟迟未能获得发放。眼看着即将错过收购期,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省农担公司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调查,核实企业情况,仅7天就完成了审批流程,以信用担保形式帮助企业获得200万元贷款,解决了茶叶收购的燃眉之急,企业经营得以顺利过渡。
省农担公司董事长吴先锋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兴旺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下一步,省农担公司将进一步壮大规模,并针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强季节性、周期性特征,提高2至3年期贷款担保份额,适度提高担保额度,更好地匹配农业发展特性确保为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更优质、更效率、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夏中华、通讯员汪腾)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