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青、红、白”是什么?想必菜农都不陌生,随着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越来越多的棚室土壤开始出现这三种颜色,甚至有的土壤这三种颜色会同时出现。青、红、白霜的出现是一种表象,它代表了土壤已经出现了问题——盐渍化。
青、红、白霜是怎么来的?
棚室内出现的青、红、白霜,绝大部分是由于矿质元素在土壤表面结晶析出而表现出颜色,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矿质元素过于丰富促使土壤中的各种藻类等指示性生物过量繁殖形成。
青霜是棚室蔬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青霜的出现一般认为是某种喜氮素的藻类生物,在棚室高湿度弱光照条件下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土壤中含氮量越高,青霜表现就越严重。而随着这种藻类生物在土壤表面大量产生,会对土壤气体的交换形成阻碍,从而影响到作物根系的生长。
红霜和白霜在进入高温季节以后常出现。一般我们认为红霜是土壤中过量的磷和铁相互作用,形成的氧化物或某种化合物。有的资料显示红霜也可能是某种藻类生物富集形成。白霜则是土壤中过量的钾、钠、钙、镁等元素形成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及重碳酸盐等化合物的析出结晶。这些过量的矿质元素或化合物会随着土壤水分的蒸发而被带到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后集聚在土壤表层而形成红、白霜。
青、红、白霜之所以在棚室蔬菜栽培当中常见是因为棚室特殊的环境形成的。在大棚等覆盖条件下,棚内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使土壤中浅层或深层的盐类(以上化合物的总称)由毛细管的作用上升到土壤表层,而大棚内又无雨水淋洗,加之大棚蔬菜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很多未被吸收的矿质元素在土壤中积累,使得盐度升高,在棚室这种特殊环境下更容易表现出青、红、白霜。
在蔬菜栽培过程中,我们会在种植行内及两侧发现干燥的土壤表面常常呈现白色或红色,而在浇水之后消失了,随着土壤逐渐干燥,红白霜又会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土壤的全盐含量已经很高了,土壤有盐渍化的趋势。
出现青、黄、白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某些特殊的地区,如沿海及降雨稀少蒸发量大的内陆地区等均出现了盐渍化,地表表现出白霜的情况。而用于蔬菜栽培的土壤出现青、红、白霜等盐渍化的表现,并不是地区及土壤特殊,而是由于施肥不合理导致的。
首先是化学肥料的不合理投入。有的菜农认为,始终保持大投入,就一定会有大产出。在施肥的时候不会考虑矿质元素能不能被蔬菜全部利用,总是一味地加大肥料的用量。土壤的团粒结构中各种物质的比例是一定的,肥料的大量投入使得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比例大大高出其他物质,反而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团粒结构少那么土壤孔隙度少,土壤通透性变差,更容易造成大棚土壤盐渍化。
其次是肥料的配比不合理。在蔬菜栽培学中,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是产量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应用时,有的菜农偏颇地认为多施氮、磷、钾可提高蔬菜产量,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而且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比例失调,造成肥料投入量大利用率却很低。记者还发现一个问题,在目前化肥用量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还使用含氮量高的鲜鸡粪,而不是矿质元素低有机质高的其他粪肥,也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另外,棚室内的环境特殊及不合理的农事操作加剧了盐渍化的发生。棚室一年四季被塑料薄膜覆盖,长期无降雨淋溶,土壤中多余的大量矿质元素既不能随雨水流失,也不能淋溶到土壤深层,而是残留在地表20厘米的耕层内。且棚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水分蒸发量大,盐分受土壤毛细管的提升作用上升到土壤表层。这两种作用的结果使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越来越大。
同时,一年四季浇水追肥十分频繁且极少深耕打破犁底层,耕层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犁底层阻碍了盐分向深层淋溶,从而加剧了盐渍化的发生。
【来源】北方蔬菜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垄上娃娃菜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