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青云村方耀忠家中,杜凡警官为其一家三口申请上低保记者胡冬冬 摄
精准扶贫的好干部,经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中国扶贫在线、湖北日报等数十家国内权威媒体纷纷转载。武汉市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勇当脱贫路上“铺路石”的精神,获众多网友点赞。
得知自己联名请求留下扶贫干部的事被媒体报道了,23日,青云村村委会围满了听到消息前来看报的村民,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动。村民方新发、方全安说:“我们对老杜老付的挽留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为村民办实事,平时只要关系老百姓利益的事,不管大小,他们都管。这样的扶贫干部,我们信任他们。”
村民们通过记者转达心声:青云村的老百姓们想继续让杜凡、付旭东留下来,带领他们一起奔小康,过上好日子。
报道在武汉271个驻村工作队里引起强烈共鸣。市委政研室驻江夏区山城村扶贫队员刘会闯,为两位“同行”点赞。刘会闯说,扶贫干部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老百姓对工作队的“鱼水深情”,对我是一种鞭策。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水果湖派出所所长刘继平说,向“付杜组合”学习。
网友们更是纷纷留言点赞,扶贫一线需要更多像“付杜组合”这样的好干部。
“刘婧”留言: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扶贫队员。杜凡、付旭东是扶贫工作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在扶贫过程中,工作队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群众将铭记于心。
网友“陈瑞”留言:报道接地气,暖人心!为两位俯下身子扎扎实实为民办事的扶贫干部点赞!为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点赞!
网友“江湖”留言:故乡,是所有城市人挥不去的乡愁。为扶贫干部的奉献精神点赞,为青云村老百姓的质朴真情点赞,呼唤更多优秀人才扎根贫困村,为乡亲们带去希望。
过去的青云村,村子脏、村民穷、风气差,党员干部不作为,老百姓心里怨气大
“付杜组合”帮青云村选出了“红色领头雁”
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村里新修的公共厕所记者胡冬冬 摄
“自从扶贫干部来了后,我们村的风气转变了。以前,村民们因为穷,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现在,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找门路致富”。
周元生是从青云村周家湾走出去的企业家,23日,听家人说本报刊发了《72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一文,他给记者打来电话说,现在人虽然在上海,却一直时刻关注着家乡发展。“如果在村里,我一定会第一个签名按下手印。”他直言,这份信任,源于家人对杜凡、付旭东两人的一致称赞,以及他亲眼目睹的青云村干干净净的村“两委”选举。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其实,驻村初期,杜凡、付旭东就感到,缺乏一支过硬、敢担当的核心党员队伍,正成为青云村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青云村有40多名党员,第一次参加党员代表会议时,杜凡吃惊地发现,来参加会议的党员,不仅自由散漫、姗姗来迟,会前每人还要先领一包烟。
“党员一起议事,商量村里的工作,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发烟?”
面对杜凡的质疑,有个党员竟开口说,“老杜老付,你们是拿国家工资的人,不像我们什么钱都没有,这大老远的来开会,以后你们也得给我们每人‘撒包烟’。”
杜凡性子急,当时就火了,大声质问,“身为党员,自己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去了哪里?”并警告,如果再不思悔过,将向上级报告并申请处分他们。
原村委会干部方新民也说,“这样的一批人,当时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青云村干部的作风态度。之前有一位企业家希望给本湾做些贡献,年初时免费投放了一批鱼苗,希望过年时湾里老百姓每家每户都能分点鱼吃。结果,年底捞鱼时,湾里有的村干部竟提出,要向企业家讨要捞鱼的工钱。做好事还被骂,村里走出去的老板们,觉得寒了心,都不愿也不敢回村投资。”
杜凡和付旭东意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扶贫工作的第一要务,直接决定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过去的青云村,村子脏、村民穷、风气差,党员干部不作为,老百姓心里怨气大。当面辱骂村干部的,吵闹的,到村委会扯皮吵架的事经常发生。无利益不办事的歪风邪气,严重影响了青云村的发展。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杜凡、付旭东将想法向单位党委进行了汇报,很快就得到积极回应。两人提出,要想青云村早日提档升级、加速发展,除了工作队“打铁自身硬”,不搞无原则的团结,坚决抵制村里的歪风邪气外,更要帮助青云村建设一支充满战斗力、凝聚力的“两委”好班子,党员好队伍。
选个好干部,有了领头雁
周元生说,去年底,他回家参加了村“两委”选举。这次选举和以往不同,真正走的是群众路线,干干净净,不带一分铜钱色彩。
“扶贫干部帮我们选好了红色领头雁”。提起选举这件事,村民们都连声夸。选举前,杜凡和付旭东就向王家河街党委汇报,要求强力监督制止换届选举中发生不法行为,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
新任村主任熊兵以636票高票当选,青云村5个湾子,有4个湾子将全部选票投给了他。村民对他的评价是:为人忠厚,群众基础好,是青云村有名的“能干人”。在担任村支部委员期间,熊兵对村里工作很有想法,经常与工作队探讨和交流,多次自费外出考察,提出过很多好的设想和建议。在村民们眼中,熊兵为人大方,村里小修小补,电器维修或是买些小的办公用品,从不报销。自己的私车常年为村里服务,一分钱油钱都不报销。
因为有了扶贫干部的监督,这次公平公正的选举,还吸引了“85后”年轻人才返乡投身家乡建设。31岁的大湾方村民参选代表方浩,竞选担任村会计职务。年轻高大的方浩从石家庄退伍转业后,凭借一手水电工技术,之前一年在外打工超过10万元。现在,担任村会计一职,每月工资仅有1470元,方浩却觉得“干得特别有劲,因为我们村里正在越变越好”。
2018年12月22日,熊兵等新一届村“两委”正式上任。新班子用5个月的工作证明,他们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信赖和拥护。最明显的例证,是村里最有难度的土地流转工作,仅一个晚上功夫,周家湾23户村民全部签字,同意村集体土地发展果树产业,以实际行动支持新支部工作。
至今,新班子实现了5个月公款费用零招待。
党风正了,民风淳了
党风正,才能带来民风淳。
翻开村两委的工作记录,可以看出,新班子上台后,与驻村工作队紧密配合,进一步加强了支部建设,先从老百姓最痛恨的“贪”字改起,班子成员集体进行了廉政宣言。村里恢复了定期组织学习和党员生活,村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文明服务,坚决杜绝“无利益不办事的现象”。
如今的青云村,路在修、房在建、产业在起步,用电用水看病、孩子教育等难题正得到全面解决。工作队为村里建起了图书馆,鼓励大家多读书;村湾之间搞起了“厕所竞赛”“卫生竞赛”“文明竞赛”,倡导邻里守望、我爱我家。新修建的文化广场,一到晚饭后,村里的爹爹婆婆就带着孙子聚集到这里,广场舞的音乐声,孩子们的嬉笑声,寂静的乡村生活充满了生气。
大湾方村民方三苟,每天都会到湾里的文化广场上去散步。提起当时广场修建时的一折三波,“拖过后腿”的方三苟颇有些不好意思。
杜凡、付旭东在大湾方村走访时,发现湾里有一处五户相邻的房子年代久了,闲置多年。房子周围杂草丛生,蚊虫肆虐,破损的墙璧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两人决定,趁村湾环境整治的机会,把房子拆了,建成广场,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美化了村湾环境,老百姓还有了休闲聚会的地方。
方案一出来,湾里村民都很高兴。5户房主,其他4户村民思想工作都做通了,唯独方三苟坚决不同意“有人动自己家的房子”,这一耽搁就是几个月。
多次交流谈心后,杜凡了解到方三苟有两件“烦心的事”:一是方三苟二弟以前是村干部,被拖欠了1.22万元“老干部债务”;二是方三苟家的房子挨着一座厕所和垃圾堆,居住环境恶劣。在杜凡的推动下,包括方四汉在内的5名村里老干部债务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杜凡和湾里商量,移走了紧邻方三苟家旁边的垃圾堆,厕所化粪池加上了盖板。并自费买回了捕蝇器,送给方三苟使用。
方三苟被杜凡深深感动了,他专门找到杜凡,“修广场的事,我没意见了。以前是我不好,拖了全村的后腿。以后老杜你做任何事,我都支持,你是为村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我信任你。”
记者李英波 邵澜 余康庭
早前报道:
荷包鼓了,村湾靓了,民风正了,村民们却急了—— 72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
72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武汉晨报讯(记者李英波。余康庭)4月8日,一封由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72名村民盖手印的“联名请愿书”,由三位村民代表,郑重地送到了武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4月15日,在青云村新修的石护栏边,扶贫干部杜凡(中)、付旭东(右)正在和村主任熊兵商讨下一步治理计划
青云村村民的联名请愿书 记者胡冬冬 摄
武汉晨报讯(记者李英波邵澜余康庭)4月8日,一封由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72名村民盖手印的“联名请愿书”,由三位村民代表,郑重地送到了武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自2015年武汉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贫困村村民联名请愿要求留下驻村扶贫干部的行为,尚属首次。
青云村是武汉市重点贫困村,在武汉市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已在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请愿书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挽留驻村的两名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
据了解,驻村工作队是武汉市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任务是宣传、落实好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确保贫困村脱真贫、真脱贫,为期一般为两年。今年57岁的杜凡是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一级警长,48岁的付旭东是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模拟画像专家,两人都是中共党员。两年前由市公安局派驻青云村,两人都是主动请缨前往扶贫一线。
4月7日,青云村村民听说两人要离开的消息,着急了。72名村民代表连夜写了一封“联名请愿书”,恳请留下杜凡、付旭东。次日一早,请愿书由三名村民代表送到武汉市扶贫办。
请愿书中写道:“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认真执行党的扶贫政策,扎根我们村,努力工作,做了大量的好事……他俩有着一颗爱民的心,坚决同不良作风和恶习作斗争……村风有了很大的好转。”
青云村村主任熊兵说,昔日的贫困户现在口袋有钱了,村里路修好后亲戚们也愿意来串门了,村民们都被“扶”出了信心和决心。眼下,扶贫干部帮助村里引进的扶贫产业项目才刚刚开始,火龙果大棚所需用地才刚平整,青云村需要他们,“恳请组织把他们留下来,这样的好干部不能走”。
得知村民们连夜写“联名请愿书”挽留他们,杜凡、付旭东感到“很震惊,也很感动”,他们说,和青云村的村民们朝夕相处近两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脱贫不返贫是一场硬仗,我们是党员,是警察,是人民的服务员,也是脱贫路上的一枚铺路石。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们随时都听从召唤。”
来源:武汉晨报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